模块 | 教学单元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模块一汽车结构认知 | 单元1汽车结构认知 | 1.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组成。 2.掌握汽车各个机构的具体组成。 | 6 |
模块二汽车驾驶技术 | 单元1上车前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规 | 1.汽车行驶的基本工求; 2.正确操作安全规程; 3.通过该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汽车的设计性能应如何适应交通法规的实施。 | 6 |
单元2正确的驾车姿势及起步、停车方法 | 通过该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起步、停车的基本要领,同时也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传统与现代汽车操纵机构的差异给汽车驾驶人员带来的影响。 | 6 |
单元3直线前进和后退 | 通过该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直线前进和后退的基本要领。并通过该内容学习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汽车直线行驶特性与转向机构的工作特性的关系。同时体会到汽车后视装置的功能特点。 | 6 |
单元4转弯与调头 | 通过该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转弯与调头的基本要领。并通过该内容学习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汽车自动回正机构的工作特性与汽车转向机构的关系。同时体会到汽车前视野装置的功能特点。 | 6 |
单元5换挡原理及汽车行进间正确加减挡 | 通过该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换挡原理及汽车行进间正确加减挡的方法。并通过该内容学习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汽车手动变速及自动变速的优缺点。 | 4 |
单元6移库与倒库 | 通过该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汽车移库与倒库基本操作方法。并通过该内容学习,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精确驾车与驾驶执照考取的基本方法。 | 10 |
总课时 | 4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学生在明确了实训任务后,讨论合作,以完成工作页或者达到评价标准为目标,自主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
3.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打破传统的教材学科体系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来编写教材。
2.教材最好采取工作页形式,以形象直观的图片为主,可以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按图索骥,自主独立学习,同时有各种配套的问题,方便学生随时记录与反馈。
3.根据工作任务的需求,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加强操作训练,强调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每项任务完成后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三)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有标准的汽车驾驶培训教练车若干辆。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采用过程考核和能力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应注重对学生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提出新颖问题的学生要给与奖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结合过程态度、合作能力、课堂提出问题的次数、完成工作页的质量、实训考核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4.驾驶实习结束时,对以下几方面重点考核,考核成绩的评定分四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本课程标准由鲍小沾、张龙、王忠乾、宋海洋、许玲莉团队编写,张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112101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一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机械基础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3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50 | 实践学时 | 4 |
前导课程 | 无 |
后续课程 |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查与修理、传动系统检查与修理 、转向行驶制动系统检查与修理 |
适用专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汽车专业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专升本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本课程标准设计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核心思想。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行业调研和邀请行业专家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结论为依据进行编写,它的内容涉及面要广但不应太深,应能包含该课程涉及到的有关汽车上使用的相关理论知识。
3.采用任务引领型的课程结构,每个项目以具体工作任务引出必须的课程理论,在内容的安排上要能与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相关实物相联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4.作为一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要具有专业指导性。在此条件下,本课程主要以八个阶段性的任务展开:①汽车的运动及受力分析;②认识汽车常用机构;③认识机械传动;④认识汽车上的常用联接;⑤认识液压传动基础;⑥汽车维修工具、量具的使用。在每一项目中都是以汽车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时刻在对自己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以此来尽量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分析汽车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熟悉基本结构,了解汽车常用机构的实际应用,为后续课程学习汽车结构奠定学习基础。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熟悉基本结构,了解汽车常用机构的实际应用,熟悉汽车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和特点,初步掌握其选用和设计方法。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初步设计验算汽车常用机构和传动装置,能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和使用技术资料。
3.养成借助于查阅机械加工相关手册解决工作中参数确定的职业习惯,以及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意识。
4.养成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和善于比较的意识。
5.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与质量意识职业素养,培养纪律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环境保护和文明生产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名称 | 工作任务 | 课程内容与要求 | 活动设计 | 参考课时 |
项目一 汽车的运动及受力分析
| 任务1 掌握力学基础知识 | 课程内容 1.静力学基本概念。 2.平面力系基本概念。 3.平面汇交力系受力分析。 4.力偶、力矩的概念。 要求 1.能复述静力学基本概念。 2.能复述平面力系基本概念。 3.会对受平面汇交力系作用的机件进行受力分析。 |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分析汽车在行驶以及汽车转向过程中力的传递。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完成任务工单。
| 8 |
任务2 汽车车桥、车架、悬架受力分析 | 课程内容 1.曲轴连杆组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2.汽车车架的受力分析。 3.汽车悬架、车桥的受力分析。 要求 1.会对活塞连杆机构在不同位置中进行受力分析。 2.理解平面力系的基本概念。 3.会对受平面任意力系作用的机件进行受力分析。 4.加深对力矩、力偶概念的理解。 5.会对受平面平行系作用的机件进行受力分析。 | 通过运用多媒体、示教板等教学手段,演示活塞连杆机构、车桥、车架、悬架的受力情况。 分小组对活塞连杆机构、车桥、车架、悬架的受力进行分析、讨论。 经小组成员讨论完成任务工单。
| 6 |
任务3 运动件的摩擦和运动分析 | 课程内容 1.汽车运动件的摩擦分析。 2.汽车飞轮、车轮转速测定。 3.转速与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要求 1.能说出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关的概念。 2.能概述滑动摩擦定理、摩擦角及自锁现象。 3.能说出刚体定轴转动的概念。 4.能够说出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 | 以多媒体和实物的形式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摩擦的概念。 运用汽车活塞连杆的运动、曲轴的转动、车轮的滚动对其进行摩擦的分析。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运动学的基础知识,能复述角速度、线速度的定义。 用发动机测速仪测量飞轮转速。 分发任务工单。 每小组通过测量半径,引用公式算出线速度、角速度。
| 6 |
项目二 认识汽车常用机构 | 任务 认识铰链四杆机构 | 课程内容 1.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类型。 2.曲柄存在条件。 3.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4.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要求 1.理解汽车常用机构中分类、特点。 2.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3.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方法。 | 将学生分组,每5人一组。 分发任务工单。 每小组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制作简单的铰链四杆机构,观察其运动情况和规律。 由学生对汽车的了解找出相应的机构。
| 4 |
项目三 认识机械传动 | 任务1 认识带传动和链传动 | 课程内容 1.带传动的组成、类型、汽车上的应用、2.装。 3.链传动的组成、类型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要求 1.能认识汽车上各类型的带传动及其特。 2.能够按照正确的要求进行V带的拆卸与安装。 3.能在汽车上进行传动链的正确拆卸与安装。 | 将学生分组,每5人一组。 通过多媒体演示汽车上的常见机械传动,让学生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 分发任务工单,找出汽车上的机械传动部位。 安排学生进行拆卸和安装实践。 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 4 |
任务2 认识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 | 课程内容 1.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传动比的计算。 2.蜗杆蜗轮传动简介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要求 1.会计算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2.能进行齿轮传动的拆卸与安装。 3.能认识汽车上的蜗杆传动,能复述方向机的工作过程。 | 将学生分组,每5人一组。 通过多媒体演示汽车上的常见机械传动,让学生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 分发任务工单,找出汽车上的齿轮传动部位,并指出是哪种类型的齿轮传动。 安排学生进行拆卸和安装实践。 分组使用发动机维修翻转架,了解蜗杆涡轮传动。 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 4 |
项目四 认识汽车上的轴、轴承及常用联接 | 任务1 认识轴和轴承 | 课程内容 1.汽车上常见轴的类型和作用。 2.轴承的类型、结构、分类。 3.滚动轴承的代号。 要求 1.能识别并找出汽车上不同类型的轴,说2.它们的作用。 3.能识别各种类型的轴承,说出其名称、代号的含义、作用。 4.能正确的选用并在汽车上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各种轴承的安装。 | 将学生分组,每5人一组。 分发任务工单。 每小组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训室认识各种型号的轴承达到教学目的。
| 4 |
任务2 认识汽车上的常用联接 | 课程内容 1.键的类型、作用。 2.销的类型、作用。 3.螺纹连接的分类、结构参数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4.螺栓的选用。 要求 1.能识别汽车上各类型的键与销,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了解螺纹连接的分类、结构参数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3.能正确的选用和更换螺纹连接件。 | 将学生分组,每5人一组。 分发任务工单。 分组,让同学根据轴和轮毂选用合适的平键或半圆键;根据活塞销孔装配活塞销;用螺栓连接固定式联轴器,根据孔的大小和连接件的厚度选用螺栓。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 6 |
项目五 认识汽车液压传动 | 任务 认识液压传动系统 | 课程内容 1.液压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常见液压元件及符号。 3.汽车上的液压系统。 要求 1.能认识常见液压元件实物及符号表示。 2.能拆卸和装复简单的液压举升装置和液压制动装置。 | 将学生分组,每5人一组。 利用多媒体,了解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分发任务工单。 每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训,拆卸和装复简单的液压举升装置。
| 4 |
项目六 汽车维修工具、量具的使用 | 任务1 正确使用汽车常用量具 | 课程内容 1.简单测量工具的使用。 2.游标卡尺的使用。 3.千分尺的使用。 4.百分表与千分表的使用。 要求 能用常用测量工具规范的、准确的测量各数据。 |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维修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实训室对实物进行测量,教师亲自示范量具的使用。 将学生分组,每5人一组,每组分发需测量的实物或模型。 分发任务工单,让学生完成测量并填写数据结果。 教师对测量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 4 |
任务2 正确使用汽车常用工具 | 课程内容 1.扭转旋具类工具的使用。 2.钳子和夹紧类工具的使用。 3.击打、切割 类工具的使用。 要求 能说出汽车维修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维修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实训室进行拆装零部件,教师亲自示范工具的使用方法。 将学生分组,每5人一组。 分发任务工单,让学生按照任务要求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拆装。 教师对测量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 4 |
合计 | 5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
2.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物直观教学,并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证的考核要求。
3.“分小组”教学,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4.“任务工单”教学,工作过程以详细的引导文列出,制成工单形式,让学生在设定的工作环境下主动参与实际操作过程。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提供的素材要密切联系汽车实际。
2.要体现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反映新技术、新工艺,典型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要科学,体现地区行业特点。
3.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写教材,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引出必须的理论知识,并强调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5.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教材编写时,应充分考虑与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结合。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将网络技术融入课程教育。
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多创造学生到相应的企业、岗位去参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入、直观的了解岗位的工作过程。
3.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4S店合作开发相关课程资源,将企业相关岗位日常工作中常见汽车构造内容呈现在教学课件中,结合本课程的课程要求,使学生能在上岗之前提前接触并熟悉岗位要求,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做好扎实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铺垫。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性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实践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完善过程考评(项目考评)和期末考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50%,期末考评占50%。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本课程标准由张龙、鲍小沾、许玲莉、苑光耀团队编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41112201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一学期 |
课程名称 | 机械制图与CAD | 授课层次 | 三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18 | 实践学时 | 18 |
前导课程 | 无 |
后续课程 |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查与修、传动系统检查与修理、转向行驶制动系统检查与修理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秉持“立德树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模式,关键提高就业能力,职业素养。本着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目标确立
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
1.全面掌握机械制图中机件的表达方法及《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熟练掌握视图表达、尺寸标注;掌握标准件的构造、查表、规定标记和画法。
2.能熟练识读机件的视图,能熟练利用计算机CAD软件绘制图形,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3.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4.具备本专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 项目名称 | 知识内容和要求 | 技能内容和要求 | 课时 |
1 | 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 1.绘图工具及其使用基础。 2.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3.徒手画图的一般方法。 | 1.一般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初步具备几何作图、尺寸分析与标注、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形的能力。 3.初步掌握徒手画图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 2 |
2 | AutoCAD绘图基础 | 1.熟悉AutoCAD概述与基本操作。 2.AutoCAD对象特性与图层。 3.AutoCAD二维基本绘图命令。 4.AutoCAD辅助绘图工具。 5.AutoCAD的图形修改与编辑。 | 1.熟悉AutoCAD用户界面和基本的操作。 2.掌握坐标系与坐标输入方法;掌握绘图辅助工具;能够熟练绘制并编辑平面图形。 3.掌握绘制机械图样的绘图环境参数设置以及图层、颜色、线型等对象特性设置的方法。 | 4 |
3 | 正投影法与常见形体的三视图
| 1.正投影法基本知识。 2.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3.点、线、面的投影。 4.常见形体的三视图。 5.轴测图的一般画法。 6.运用Auto CAD绘制三视图。 | 1.了解投影的概念与分类,熟悉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2.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和投影规律,了解几何体表面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 3.能熟练绘制与识读柱体、锥体、球体等常见形体的视图。 4.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具备徒手绘制简单轴测图的能力。 | 4 |
4 | 组合体视图
| 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2.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 3.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4.读组合体视图。 5.用AutoCAD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及标注尺寸。
| 1.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表面连接特点,能用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分析组合体。 2.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图方法与一般步骤,能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组合体的三视图。 3.掌握组合体尺寸分析与标注的一般方法。 4.掌握组合体视图识读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组合体的三视图。 5.初步具备运用AutoCAD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能力。 | 4 |
5 |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 1.视图、剖视图与断面图简化表示法。 2.用AutoCAD绘制机件图样。 3.第三角画法简介。
| 1.理解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概念,能根据表达需要熟练运用以上画法并能正确识读。 2.理解剖视图的概念,了解剖视图及剖切面的分类,能正确运用剖视表达机件并能识读各种剖视图。 3.了解断面图的概念与分类,能根据需要正确选用和识读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 4.了解局部放大图的概念,能正确识读局部放大图及各种简化表示法。 5.能利用Auto CAD绘制机件的图样。 6.能基本看懂用第三角画法得到的机械图样。 | 4 |
6 | 常用件与标准件的表达
| 1.螺纹与螺纹紧固件。 2.键连接与销连接。 3.齿轮、滚动轴承、弹簧的表达。
| 1.掌握螺纹要素和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并能正确识读; 2.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计算、画法、尺寸注法及其啮合画法。 3.了解键连接、销连接的种类,能正确识读各种键连接、销连接的画法与标注。 4.了解滚动轴承的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以及标记格式,能正确识读。 5.了解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画法、尺寸注法以及标记格式,能正确识读。 | 4 |
7 | 零件图
| 1.零件图概述。 2.零件的视图表达。 3.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4.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5.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6.识读零件图。 7.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及进行相关标注。 | 1.了解零件图的基本内 2.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零件的表达方案。 3.了解零件图尺寸基准的选择原则及常用尺寸基准,能合理标注尺寸,能正确识读零件图中的尺寸。 4.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标注方法,能正确识读和理解表面粗糙度标注及各项代号的含义;理解公差、配合、偏差的概念,能正确识读公差与配合的有关标注;能正确识读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符号与标注。 5.能识别常见的工艺结构,能正确识读常见金属材料的牌号。 6.掌握识读零件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能正确识读典型零件的零件图。 7.掌握查阅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方法。 8.能运用AutoCAD绘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并进行相关标注 | 4 |
8 | 装配图
| 1. 装配图概述。 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3.装配图上的尺寸标注、零件编号与明细栏。 4.常见的装配结构。 5.装配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6.读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 7.用AutoCAD绘制装配图。 | 1.理解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2.能根据需要选择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案。 3.能正确识读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明细栏和技术要求。 4.能正确识读装配图的视图并拆画零件图。 5.能在AutoCAD中运用外部参照功能绘制装配图。 (本章节安排在计算机绘图大作业课程中完成)。
| 4 |
9
| 机械零件测绘技术训练 | 1. 机械零件测绘技术基础。 2.典型机械零件的测绘技术训练。 | 1.基本掌握零件测绘的方法、步骤。 2.能正确测绘典型机械零件,并用AutoCAD出图。 (本章节安排在计算机绘图大作业课程中完成) | 6 |
合计 | 36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在教授有关投影知识时,要改变以往偏重绘图能力培养的做法,强化识图能力。在第三章的内容结束之后,应在安排课后作业时,布置一些根据所给视图,用硬纸板、胶合板等易找的材料制作几何模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识图能力。
2、课堂教学应多采用实物、教具、模型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制图技巧训练与CAD软件运用结合,在微机房实施教学,让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掌握技能。
4、以国家最新制图标准实施教学。
5、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识读,宜采用对比教学法。
6、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社会认证鉴定,使学生取得CAD绘图技术相应等级证书。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多设计一些结合岗位任务、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充分体现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项目分解成若干典型活动,按完成工作项目的要求和岗位操作程序,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以学生为本,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文字表达应简明扼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材内容应突出实用性,重视将本专业最新的服务方法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木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符合现代社会和国际餐饮服务的发展趋势。
5、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必须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注重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和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
6、建议优先选用近三年国家级或省级规划教材。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利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一批有针对性的课件。
2.利用网络教学条件,延伸课堂教学,采用网上素材资源、图片、仿真动画、视频录象、助学课件、网上学习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内课外交叉与互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创造条件。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要求的内容进行,并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认真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记入平时成绩。
考核采用上机考试,最终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含作业15%和平时测验35%)综合评定,分别占50%和50%。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安全管理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专业,主要由黄美英、张龙、鲍小沾团队老师编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212108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二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材料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理论 | 考核方式 | 考查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0 | 实践学时 | 6 |
前导课程 | 汽车驾驶与结构认知、汽车机械基础 |
后续课程 |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查与修理、传动系统检查与修理 |
适用专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分析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中的汽车相关工种考证紧密结合,以相关岗位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为目标,整个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并适当加以拓展,从而设定本课程的标准。
2.目标确立
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面向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技术知识,熟悉相关的国家标准。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
1.学习热处理、铸造、焊接等金属机件制造工艺方法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合理选用汽车材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选择毛坯和汽车零件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零件毛坯加工方法的工艺知识和汽车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 | 教学单元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模块一、汽车金属材料 | 学习单元一:绪论 | 掌握汽车材料课程内容性质和任务 | 2 |
学习单元二:汽车用金属材料的性能 | 1.教学任务:掌握汽车用金属性能的概念和分类,汽车用金属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的概念和性能指标,汽车用金属的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的概念和适用材料。 2.教学目标:掌握汽车用金属性能的概念和分类,汽车用金属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的概念和性能指标。 | 4 |
学习单元三:黑色汽车用金属的材料
| 1.教学任务:掌握晶体及晶体结构的概念,汽车用金属晶格的类型,纯汽车用金属的结晶过程,汽车用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2.教学目标:掌握晶体及晶体结构的概念,纯汽车用金属的结晶过程,汽车用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 16 |
学习单元四:汽车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1.教学任务:常用有色金属的分类、性能、牌号及应用; 汽车上常用有色金属的性能、识别及选用。 2.教学目标:熟悉常用有色金属的分类、性能、牌号及应用;了解汽车上常用有色金属的性能;会识别及选用汽车上常用金属材料。 | 6 |
学习单元五:汽车用轴承合金 | 1.教学任务:轴承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组成;轴承上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识别及选用。 2.教学目标:熟悉常用非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组成;了解汽车上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性能。 | 2 |
模块二、汽车非金属材料 | 学习单元一:汽车用玻璃橡胶制品
| 1.教学任务:汽车用玻璃橡胶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组成; 汽车用玻璃橡胶材料的性能、识别及选用。 2.教学目标:掌握汽车用玻璃橡胶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组成。 | 2 |
学习单元二:摩擦材料 | 1.教学任务:摩擦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组成;摩擦材料的性能、识别及选用; 2.教学目标:掌握摩擦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组成; 难点:了解汽车上摩擦材料的性能。 | 2 |
学习单元三:汽车用陶瓷材料 | 1.教学任务:汽车用陶瓷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组成; 汽车用陶瓷材料的性能、识别及选用。 2.教学目标:掌握熟悉汽车用陶瓷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组成。 | 2 |
合计学时 | 36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内容和过程为载体,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资料、实物等教学手段,以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内容:
1.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法实施教学;
2.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
3.学生通过真实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真实的设备和检测工具,实施新能源汽车维护;
4.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讲解、监督和评估;
5.老师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各种学习资料,任务工单,学习引导文案、实习指导书,维修手册和教学资料等。
(二)评价建议
采取过程、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完整性、可操作性、适应典型工作生产过程,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力求规范、正确科学。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开发相关学生工作手册、任务书、教材以及学生学习工作页、实习工单等教学资源;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预习和复习,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
3.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室相关的教学仪器、台架等形成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场所,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2.注重过程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3.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高职制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由苏明七、王洪珍、苑光耀、黄美英、王远老师编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112102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二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电工电子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基础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4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36 |
前导课程 | 汽车驾驶与结构认知 |
后续课程 | 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 |
适用专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汽车维修相关专业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专升本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2.目标确立
依据三年制高职汽车维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通过完成本课程所设项目任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能认识和理解电路中的基本元器件和功能作用,能分析理解构成汽车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和简单的系统电路功能作用,会正确地使用仪器仪表,对元器件和电路进行简单检测和判别操作。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了解电路元件、参数和特点;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
2.能熟练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够对汽车电机等结构拆装和检测。
3.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学习内容 | 能力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 直流电路 | 任务一 直流电路 | 1.直流电路元件、参数和特点;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 1.掌握电阻及其串、并联连接和等效; 2.理解KCL、KVL和电源变换应用于电路分析; 3.掌握电容和电感线圈的用途、特点; 4.能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参数、电路电压(电位)、电流等。 | 4 |
任务二 蓄电池供电的直流电路 | 1.蓄电池的参数与特性; 2.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 1.掌握测试蓄电池电源电流和电压随负载的变化情况的方法; 2.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放电检测。 | 2 |
项目二 磁路与电磁器件应用 | 任务一 汽车中的磁路与电磁器件(1) | 1.电磁场转换和电磁感应; 2.汽车启动机结构及作用; 3.直流串励电动机工作原理和特性; | 1.了解电磁场转换和电磁感应; 2.掌握汽车启动机结构及作用; 3.理解直流串励电动机工作原理和特性。 | 4 |
任务二 汽车中的磁路与电磁器件(2) | 1.电磁场转换和电磁器件; 2.变压器用途与工作原理; 3.点火线圈结构极其作用;
| 1.能测量单相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带负载运行情况; 2.掌握电流互感器和钳形表的用途和使用; 3.了解点火线圈工作过程与检测。 | 2 |
任务三 汽车中的磁路与电磁器件(3) | 1.电磁场转换和电磁器件; 2.电磁式仪表工作原理; 3.电磁铁工作过程; | 1.电磁铁操作机构; 2.利用模拟信号接入仪表观测检查仪表工作; 3.继电器接线和工作检测。 | 2 |
项目三 交流电和交流发电机 | 任务一 正弦交流电 | 1.单相和三相交流电源:单相和三相交流发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 了解单相和三相交流电源: 掌握单相和三相交流发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3. 能进行单相和三相交流电源-负载的联结形式和参数测量。 | 2 |
项目四 半导体二极管器件和电路 | 任务一 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 | 1. 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和指标; 2.单相和三相整流电路; | 1.能对二极管正反向阻抗、方向判别检测; 2.能单相二极管半波和全波整流电路组装和测量; 2. 能单相和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装和测量。 | 4 |
任务二 二极管的其它作用和其它类型的二极管 | 1. 二极管的钳位作用; 2.稳压管的原理与作用; 3. 稳压管的指标; 4.LED的作用; 5.光电管的作用; | 1.掌握二极管的钳位作用; 2.了解稳压管的原理与作用; 3.掌握稳压管的指标; 4.掌握LED的作用; 5能够光电传感器及其信号测量。 | 2 |
项目五 半导体三极管器件和放大电路 | 任务一 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 1.晶体管(三极管)的特性;(放大工作区域) 2.共集电极晶体管放大电路; 3.共射极晶体管放大电路; 4.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5.CMOS管、达林顿管功率电路。 | 1. 掌握晶体管类型和管脚判别; 2. 了解晶体管和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分析计算和参数选择; 3. 能够实验分析共集电极晶体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失真状况和电压放大倍数;晶体管(三极管)的特性; 4.理解共集电极晶体管放大电路;共射极晶体管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5、掌握CMOS管、达林顿管功率电路。 | 4 |
任务二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 场效应管特性及其放大电路。 | 实验分析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失真状况和电压放大倍数。 | 2 |
任务三 多级放大电路 | 多级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 1. 实验分析多级放大电路耦合、静态工作点、共集电极晶体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 2. 实验分析带反馈的放大电路中反馈的作用——电压放大倍数与稳定性。 | 2 |
任务四 晶体管放大电路应用(1) | 汽车电气线路搭铁探测器电路; | 电气线路搭铁探测器电路组装和调试。 | 4 |
任务五 晶体管放大电路应用(2) | 发电机进行励磁调节的目的; 晶体管电压调节器的工作过程。 | 1.励磁调节器的端子和接线; 2.晶体管电压调节器的工作过程。 | 4 |
项目六 汽车硅整流发电机 | 任务一 汽车硅整流发电机及励磁调节器 | 1.带硅整流器的三相交流发电机; 2. 励磁调节器。
| 1.掌握带硅整流器的三相交流发电机; 2.了解励磁调节器; 3.能够进行汽车硅整流发电机——蓄电池电源电路运转检测。 | 4 |
项目七 集成运放电路 及其应用 | 任务一 集成运放电路形式 | 1.集成运放的特点和基本电路形式; 2.比例电路; 3.比较器电路 4.滞回电路; | 1.理解集成运放的特点和基本电路形式; 2.能够进行集成运放的特点和基本电路形式实验。 | 2 |
任务二 集成运放电路应用 | 1. 传感器器变换电路; 2. 仪表显示驱动电路; | 1. 掌握传感器器变换电路; 2. 了解仪表显示驱动电路。 | 4 |
项目八 晶体管开关电路及其应用 | 任务一 晶体管开关电路 | 1. 晶体管(三极管)的开关状态(饱和与截止工作区域); 2、CMOS管、达林顿管功率电路。 | 1.能够进行单级开关电路和多级开关电路中输入与输出的逻辑关系检测判定; 2.能够使用功率管提高输出功率;3. 掌握晶体管(三极管)的开关状态(饱和与截止工作区域); | 2 |
任务二 晶体管开关电路应用 | 电容充放电过程和晶体管的开关工作状态; | 掌握电容充放电过程和晶体管的开关工作状态; 2. 了解多谐振荡电路工作原理组成; 3.理解振荡周期或频率的调整。 | 2 |
任务三 多谐振荡电路应用 | 1. 多谐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2.刮水器作用和工作过程; 3. 转向灯作用和工作过程; 4.无触点晶体管喇叭作用和工作过程; | 1. 刮水器控制用多谐振荡电路实验; 2. 转向灯闪光电路工作过程实验; 3.无触点晶体管喇叭电路实验。 | 4 |
任务四 光电三极管及其应用 | 1. 光电三极管特性; 2.光电测位和测速的工作原理; | 1. 用示波器测量光电开关传感器和光电编码器电路信号; 2.使用计数类数字仪表对光电脉冲信号计数、测距、测速。 | 2 |
项目九汽车电路图识读 | 任务一 汽车电路图的表达方式 | 1.电器符号; 2.导线表注; 3.缩略语; 4.接线柱标注; | 1.判断电气系统用途、功能和控制方式; 2.从电器符号入手; 3.找出回路。 | 2 |
任务二 按图查线、查件 | 1.元气件符号和电路标注; 2.线束图的作用; 3.电器定位图的作用; 4.连接器插脚排列图的功用; 5.熔丝盒、继电器盒(插座)和接线盒内部线路图。 | 反复进行以下练习和操作:1. 由线束图查出指定的线路; 2.由电器定位图找到指定电器; 3.检测校验连接器的插脚对接; 4.指定查找熔断器、继电器接点和接线端。 | 6 |
任务三 指定车中电器或导线,在图中对应找出 | 1.线束图的作用; 2.电器定位图的作用; 3.连接器插脚排列图的功用; 4.熔丝盒、继电器盒(插座)和接线盒内部线路图; | 1.指定汽车中的电器找到其在电器定位图中的位置; 2. 找到所在线束,确定接线; 3.勾画电路简图,理解工作原理。 | 6 |
合计 | 72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根据课程操作性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实物教学、示范和实验教学等方式,做到即学即练、学练结合。
2.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结合演示和实验操作的现场实践式教学方法。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近3年教材,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配套工作页最好。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选用或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配套教材习题。
3.编写实验指导书。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评方式
采取过程、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建立过程考评(学习情境考评)与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50分,期末考评占50分。考评要求如下表所示。
2.考评要求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学习情景考评)50 | 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 |
素质考评 | 工单考评 | 实操考评 | 理论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 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工单情况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遵守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和生产纪律等情况进行打分10分 | 预习内容5分 | 任务方案正确5分 | 建议题型不少于5种,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 |
项目操作过程记录5分 | 工具使用正确5分 |
| 操作过程正确15分 |
| 任务完成良好5分 |
注 | 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的本项目计0分 |
|
七、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技术相关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等专业,主要由王晓珠、沈小引、鲍小沾团队编写,张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与修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212214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二学期 |
课程名称 | 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与修理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3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27 | 实践学时 | 27 |
前导课程 | 汽车驾驶与结构认知、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 |
后续课程 | 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秉持“立德树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发动机机械系统的诊断与检修工作过程为主线,通过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建设仿真和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职业行动中构建知识,锻炼专业技能。让典型的工作任务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评价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一一对应,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获得未来工作所必须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法,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研和分析,确定并综合汽车维修企业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其经过教学论加工,进一步按照企业发动机诊断与检修的工作任务到工作结果进行相应学习情境的开发,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单元,明确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要求。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的技能,具备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的能力,为从事汽车的检测与维修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发动机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熟悉发动机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保养知识和简单排故方法。
2.能够按照维修手册标准流程,正确使用工具设备对发动机进行机械检修和维护保养。
3.能够借助网络、杂志及书籍等各种资源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4.能够在操作过程中秉承安全环保理念,及时回收废旧油液和旧件。
5.具备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 正时检查与调整 | 任务一:传动带的检测与维修 | 1、掌握相关测量、拆卸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发动机传动带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数据对相关故障进行分析; 3、掌握相关专业术语。 | 2 |
任务二:正时的检查、调整 | 1、能够正确检查、调整发动机的正时; 2、能够正确使用和查找《维修手册》确定标准值。 | 4 |
项目二发动机拆装前检查 | 任务一配气机构结构特点和工况认知 | 1、通过拆解、组装配气机构掌握各零部件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2、能够测量配气机构各个零部件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维修计划。 | 2 |
任务二 气缸盖的拆解与检查 | 1、能够熟练地使使用工具对汽缸盖进行拆解并进行检查; 2、能够完整、正确地填写项目单。 | 4 |
项目三:气缸盖与气缸体的检测与维修 | 任务一:平面度的检测 | 1、能够熟练地使用刀尺、塞尺及百分表对汽缸体和汽缸盖进行平面度的检测; 2、能够根据测量结果作出维修计划。 | 2 |
任务二:气缸的检测 | 1、能够使用正确的工具对气缸进行检测; 2、根据测量结果作出维修计划。 | 4 |
任务三:缸套的更换 | 能够使用正确的工具,参照《维修手册》更换缸套。 | 4 |
项目四: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维修 | 任务一:活塞及活塞环的选配 | 1、能够使用正确的工具,参照《维修手册》流程选配活塞环; 2、根据测量结果作出维修计划。 | 2 |
任务二:连杆曲轴的检测 | 1、能够使用正确的工具,参照《维修手册》检测连杆曲轴; 2、通过拆解曲柄连杆组掌握各零部件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3、能够测量气门组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维修计划。 | 2 |
任务三:活塞连杆及曲轴飞轮组的组装 | 能够使用正确的工具,参照《维修手册》组装活塞连杆及曲轴飞轮组。 | 2 |
任务四: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 | 1、掌握曲柄连杆机构所有维修技能及工艺流程; 2、能够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正确装配。 | 4 |
项目五:润滑系的检测与维修 | 任务一:润滑油的检查与更换 | 能够叙述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作用; 能够利用工具、设备对润滑油进行更换。 | 2 |
任务二:机油泵性能的检测 | 1、能够分解和组装机油泵,并对机油泵进行检测; 2、通过机油泵的检测了解机油泵的工作原理。 | 2 |
任务三:润滑系的常见故障诊断 | 能够按照维修手册对机油泵进行检修。 | 2 |
项目六:冷却系的检测与维修 | 任务一:冷却液的检查与更换 | 1、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掌握冷却液的检查与更换方法。 | 2 |
任务二:水泵性能的检测 | 掌握水泵性能的检测方法; 通过检测水泵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
| 2 |
任务三:节温器性能的检测 | 能够根据冷却系统工作原理及冷却液循环途径判断水温不正常的故障原因; 掌握节温器的检测方法。
| 2 |
任务四:冷却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 能够根据冷却系统工作原理及冷却液循环途径判断水温过高、过低的故障原因。 | 2 |
项目七:发动机的总装与调试 | 任务一:发动机总成的组装 | 1、能够通过查阅《维修手册》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掌握发动机总装流程; 2、能够正确使用《维修手册》查阅发动机相关机械部件的标准参数; 3、能够团结协作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发动机总装的各个项目; 4、能够正确、完整地填写项目单。 | 2 |
任务二:发动机调试 | 根据发动机的各项标准对发动机安装后的总成进行性能检验。 | 2 |
任务三:发动机综合故障的诊断 | 根据发动机的故障现象制定诊断计划; 小组合作完成故障诊断、维修流程; 能够正确、完整地填写项目单。
| 4 |
总课时 | 5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基础建设要求:(发动机机械系统实训室)
面积≥250 平米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且实训室能进整车;
2.师资条件
(1)课堂组织能力:教师能够顺畅完成线上学习和线下实操的转换过程;能够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能够合理的掌控课堂进行的节奏,保证学生理论和实操所占比例;
(2)专业知识能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运用经验和知识及时、准确地答复学生在上课期间提出的各种专业问题;能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3)运用工具能力:教师应具备综合运用包括中德诺浩提供的资源包、维修手册以及在线教学平台等资源的能力;能够规范操作举升机、扭矩扳手等设备和工具;能够引导学生适时查询维修手册,借助手册里的标准数据或标准动作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根据课程选择正确的工具,为学生上课做好工具准备;
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安全动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学生条件
(1)应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具有自我约束能力;
(2)能够识别发动机机械系统各个零部件名称;能够在实车上指出发动机任意部件的名称;能够正确指出发动机任意元件的安装位置;能够根据零部件的形状说出该元件的所属的系统以及名称。
(3)能够熟练、正确的对车间的设备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能够自觉维护好所使用的每一件工具;能够按照维修手册选择合适正确的工具。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选用教材要选用近三年或者是国家规划教材。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本课程整体按照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的模式来编排,真正做到翻转课堂。所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各个院校专业课老师可根据院校实训室硬件配备、网络支持、学生人数等情况灵活安排线上理论部分的教学方法。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性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实践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完善过程考评(项目考评)和期末考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20%,实操考试占30%,期末考评占50%。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下表: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 | 实操考评 | 期末考评 (卷面考评) |
课堂提问 | 作业完成情况或任务单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 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按照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率等情况进行打分 | 作业的完成质量、上交次数或完成工作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 | 任务方案正确、工具使用正确、操作过程正确、任务完成良好等情况打分 | 建议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核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
本课程标准主要由张龙、鲍小沾、苑光耀、王忠乾、宋海洋团队编写,王洪波主任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212225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二学期 |
课程名称 | 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3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27 | 实践学时 | 27 |
前导课程 | 汽车驾驶与结构认知 |
后续课程 | 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各个管理系统的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技能,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2.目标确立
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各传感器和各执行器等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
1.熟悉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电路图,掌握传感器的位置和系统工作原理。
2.能够按照维修手册流程对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零部件进行拆装操作。
3.能够借助专用诊断设备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进行初步判定和分析。
4.能够借助网络、杂志及书籍等各种资源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5.能够严格按照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维修的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操作,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具备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电控系统概述 | 任务1电控系统自诊断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发动机电控系统自诊断; 能够正确操作诊断设备; 能够针对诊断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1供油系统的检查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发动机电控供油系统的检查; 能够正确、规范地检查发动机电控供油系统各零部件; 能够对发动机电控供油系统故障进行简单分析。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2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发动机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能够正确、规范地检测发动机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波形; 能够对发动机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进行简单分析。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3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发动机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能够正确、规范地检测发动机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波形; 能够对发动机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故障进行简单分析。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4爆震传感器的检查 | 能够规范地完成爆震传感器的故障检查; 能够排除爆震传感器常见故障。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5水温传感器的检查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发动机水温传感器的检查; 能够对发动机水温传感器故障进行简单分析。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6空气流量计的检查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发动机空气流量计的检查; 能够对发动机空气流量计的故障进行简单分析。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7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的检查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发动机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的检查; 能够对发动机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的故障进行简单分析。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8节气门位置位置传感器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能够对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的故障进行分析。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9氧传感器的检查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氧传感器的检查; 能够对氧传感器故障进行分析。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10宽频型氧传感器的检查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宽频型氧传感器的检查; 能够对宽频型氧传感器故障进行简单分析。 | 4 |
项目二电控系统检修 | 任务11涡轮增压系统的检查 | 能够规范的完成涡轮增压系统的检查。 | 4 |
项目三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 | 任务1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故障诊断 | 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电控系统常见故障检查; 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专用诊断设备; 能够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进行分析。 | 6 |
总学时 | 5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师资条件
(1)课堂组织能力:
教师能够顺畅完成线上学习和线下实操的转换过程;能够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能够合理的掌控课堂进行的节奏,保证学生理论和实操所占比例;
(2)专业知识能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运用经验和知识及时、准确地答复学生在上课期间提出的各种专业问题;能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3)运用工具能力:教师应具备综合运用包括中德诺浩提供的资源包、维修手册以及在线教学平台等资源的能力;能够规范操作专用诊断仪、示波器等设备和工具;能够引导学生适时查询维修手册、电路图,借助手册、电路图里的标准数据或标准动作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根据课程选择正确的工具,为学生上课做好工具准备;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安全动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生条件
(1)应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具有自我约束能力;
(2)能够识别汽车发动机电控每个零部件名称;能够在实车上指出发动机电控任意部件的名称;能够根据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和形状说出该元件的所属系统以及名称;
(3)能够熟练、正确的对车间的设备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能够按照维修手册选择合适正确的工具。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以项目中的模块为单元,组织案例和实践内容编写教案。
(2)模块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备选取划分、调整完善。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选用或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配套教材习题。
(3)编写实验指导书。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性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实践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完善过程考评(项目考评)和期末考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20%,实操考试占30%,期末考评占50%。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下表: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 | 实操考评 | 期末考评 (卷面考评) |
课堂提问 | 作业完成情况或任务单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 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按照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率等情况进行打分 | 作业的完成质量、上交次数或完成工作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 | 任务方案正确、工具使用正确、操作过程正确、任务完成良好等情况打分 | 建议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核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等专业,由张龙、鲍小沾、王忠乾、宋海洋团队编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传动系统检查与修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212213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三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传动系统检查与修理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3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27 | 实践学时 | 27 |
前导课程 | 汽车驾驶与结构认知、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 |
后续课程 |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汽车传动系统检查与修理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专升本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传动系统检修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模块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主要教学内容是汽车传动系的构造与维修。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传动系各部分的结构与维修,本课程立足于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每一个大的总成形成一个学习任务,在每一个任务中又分别设置了几个训练项目,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和每个项目的训练,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一个切实提高。
本课程所有任务与项目均来源于维修企业的真实工作内容,同时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也作了一定的调整,最后设定了汽车传动系认识、离合器维修、变速器维修、万向传动装置维修、驱动桥维修等共五大任务。通过这五大任务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的结构与维修进行充分的认识,并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切实锻炼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传动系统进行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的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传动系统常见故障、故障原因及检修方法。
2.能够按照维修手册标准流程对底盘传动系统各零部件进行拆装维护保养。
3.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设备对传动系统相关故障进行检查维修。
4.能够借助网络、杂志及书籍等各种资源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在操作过程中秉承环保理念,及时回收废旧油液和旧件。
6.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人际沟通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 传动系统检修 | 任务一 传动系统检查保养 | 能够对车辆传动系统进行常规检查; 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完成对变速器油液的更换。 | 4 |
任务二 半轴的拆装 | 能够选用正确工具完成对半轴总成的拆卸与安装。 | 4 |
任务三 万向节拆装与检测 | 能够按照标准的方法对万向节进行分解检查。 | 4 |
项目二 变速器检测与维修 | 任务一 变速器外部操纵机构拆装与调整 | 能够对变速器外部换挡操纵机构进行更换与调整。 | 4 |
任务二 变速器五档齿轮拆装更换及拨叉调整 | 能够对5挡齿轮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修理; 能够正确完成对5挡齿轮的更换,并对5挡拨叉进行调整。 | 4 |
任务三 变速器壳体拆卸 | 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更换变速器壳体。 | 4 |
任务四 变速器内部操纵机构拆装检查 | 能够正确拆装检查变速器内部换挡机构并检查。 | 4 |
任务五 变速器3/4 挡齿轮及同步器检查 | 能够对变速器齿轮及同步器进行检查,并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 4 |
任务六 变速器1/2挡齿轮、同步器及倒挡齿轮检查 | 能够对变速器齿轮及同步器进行检查,并通过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 4 |
任务七 变速器故障综合检查 | 能够正确对变速器进行检修,并对检修结果进行判定。 | 6 |
项目三 驱动桥的检测与维修 | 任务一 前轮变速驱动桥检查修理 | 能够对驱动桥进行分解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 | 6 |
项目四 离合器的检测与维修 | 任务一 离合器拆装检查 | 能够选用正确量具对离合器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修复计划。 | 6 |
总学时 | 5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师资条件
(1)课堂组织能力:教师能够顺畅完成线上学习和线下实操的转换过程;能够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能够合理的掌控课堂进行的节奏,保证学生理论和实操所占比例。
(2)专业知识能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运用经验和知识及时、准确地答复学生在上课期间提出的各种专业问题;能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3)运用工具能力:教师应具备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包、维修手册以及在线教学平台等资源的能力;能够规范操作举升机、蝶形拉马、扭矩扳手等设备和工具;能够引导学生适时查询维修手册,借助手册里的标准数据或标准动作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根据课程选择正确的工具,为学生上课做好工具准备;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安全动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生条件
(1)应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具有自我约束能力。
(2)能够识别底盘系统每个零部件名称;能够在实车上指出底盘系统任意部件的名称;能够正确指出底盘中任意元件的安装位置;能够根据零部件的形状说出该元件的所属的系统以及名称。
(3)能够熟练、正确的对车间的设备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能够自觉维护好所使用的每一件工具;能够按照维修手册选择合适正确的工具。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以项目中的模块为单元,组织案例和实践内容编写教案。
2.模块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备选取划分、调整完善。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选用或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配套教材习题。
3.编写实验指导书。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性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实践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完善过程考评(项目考评)和期末考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20%,实操考试占30%,期末考评占50%。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下表: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 | 实操考评 | 期末考评 (卷面考评) |
课堂提问 | 作业完成情况或任务单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 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按照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率等情况进行打分 | 作业的完成质量、上交次数或完成工作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 | 任务方案正确、工具使用正确、操作过程正确、任务完成良好等情况打分 | 建议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核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等专业,由张龙、鲍小沾、王忠乾、宋海洋团队编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转向行驶与制动系统检查与修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212227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三学期 |
课程名称 | 转向行驶制动系统检查与修理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3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27 | 实践学时 | 27 |
前导课程 | 汽车驾驶与结构认知、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 |
后续课程 |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的汽车转向、行驶、制动等系统的检测与修理专业技能,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2.目标确立
本标准依据汽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系统检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系统检修》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本课程以培养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系统检修职业能力为重点,与合作企业合作进行了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和制动系统进行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转向行驶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转向行驶制动系统常见故障、故障原因及检修方法。
2.能够按照维修手册标准流程对转向行驶制动系统各零部件进行拆装维护保养。
3.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设备对转向行驶制动系统相关故障进行检查维修。
4.能够借助网络、杂志及书籍等各种资源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在操作过程中秉承环保理念,及时回收废旧油液和旧件。
6.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人际沟通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模块一汽车转向系统检修 | 转向系统常规检查 | 能够独立地为车辆转向系统进行常规检查。 | 6 |
转向助力泵拆装更换
| 能够独立地为车辆转向助力泵进行拆装更换以及正确更换转向助力油。 | 4 |
转向系统典型故障诊断排除 | 能够独立地对车辆常见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 | 6 |
模块二汽车行驶系统检修 | 前悬架总成检查与更换
| 能够独立地使用工具对车辆前悬架总成进行拆装、分解、检查。
| 6 |
轮胎动平衡 | 能够正确独立地对车辆轮胎进行修补和动平衡。 | 4 |
四轮定位及调整 | 能够正确完成四轮定位以及调整。 | 6 |
模块三汽车制动系统检修 | 钳盘式制动器检查与更换 | 能够正确独立地对钳盘式制动器进行拆装和更换。 | 6 |
鼓式制动器检查及更换 | 能够正确独立地对鼓式制动器进行拆装和更换。 | 6 |
总泵拆装更换及常规制动排气 | 能够正确完成制动总泵的拆装与制动系统排气。 | 4 |
ABS制动系统检修 | 能够完成ABS制动系统的检修。 | 6 |
总课时 | 5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师资条件
(1)课堂组织能力:教师能够顺畅完成线上学习和线下实操的转换过程;能够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能够合理的掌控课堂进行的节奏,保证学生理论和实操所占比例。
(2)专业知识能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运用经验和知识及时、准确地答复学生在上课期间提出的各种专业问题;能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3)运用工具能力:教师应具备综合运用包括中德诺浩提供的资源包、维修手册以及在线教学平台等资源的能力;能够规范操作举升机、蝶形拉马、扭矩扳手等设备和工具;能够引导学生适时查询维修手册,借助手册里的标准数据或标准动作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根据课程选择正确的工具,为学生上课做好工具准备;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安全动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生条件
(1)应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具有自我约束能力。
(2)能够识别底盘系统每个零部件名称;能够在实车上指出底盘系统任意部件的名称;能够正确指出底盘中任意元件的安装位置;能够根据零部件的形状说出该元件的所属的系统以及名称。
(3)能够熟练、正确的对车间的设备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能够自觉维护好所使用的每一件工具;能够按照维修手册选择合适正确的工具。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以项目中的模块为单元,组织案例和实践内容编写教案。
(2)模块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备选取划分、调整完善。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选用或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配套教材习题。
(3)编写实验指导书。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性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实践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完善过程考评(项目考评)和期末考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20%,实操考试占30%,期末考评占50%。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下表: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 | 实操考评 | 期末考评 (卷面考评) |
课堂提问 | 作业完成情况或任务单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 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按照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率等情况进行打分 | 作业的完成质量、上交次数或完成工作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 | 任务方案正确、工具使用正确、操作过程正确、任务完成良好等情况打分 | 建议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核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由张龙、鲍小沾、王忠乾、宋海洋团队编写,王洪波审核,根据新技术发展,该课程标准使用2-3年后修订。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212217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三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18 | 实践学时 | 18 |
前导课程 | 汽车驾驶与结构认知、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 |
后续课程 | 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性质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获得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的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技能,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2.目标确立
依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概念,熟悉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应用现状;能举出汽车底盘应用的先进技术及对底盘电控技术缩略语进行解释;熟悉汽车 ABS 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电控悬架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的控制原理,掌握汽车 ABS、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电控悬架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方法。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了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趋势,掌握常见底盘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能够按照维修手册标准流程,对底盘电控系统各零部件进行拆组装与调试;
3.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设备对底盘电控系统相关故障进行检查维修;
4.能够具备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具备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教学项目一 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概述 | 任务1: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 1、了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概念; 2、熟悉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应用现状。 | 2 |
任务2: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 1、能举出汽车底盘应用的先进技术; 2、能准确对底盘电控技术缩略语进行解释。 | 2 |
教学项目二 电子控制防抱死系统 | 任务 3:ABS 电子防抱死 制动控制系统自诊断 | 1、掌握ABS构造与工作原理; 2、熟悉ABS常见故障及原因。 | 4 |
任务 4:轮速传感器检查与更换 | 1、掌握轮速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2、掌握轮速传感器的更换方法; 3、掌握制动灯开关的更换方法。 | 4 |
| 任务5任务实施:ABS故障诊断与检测 | 1、掌握ABS常见故障检测方法故障诊断与检测; 2、能正确更换各传感器和执行元件。 | 4 |
教学项目三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 | 任务6:ASR系统工作原理及故障检测 | 1、能识读ASR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2、会对ASR系统进行一般性检测; 3、能对ASR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排除。 | 8 |
教学项目四 电控悬架系统 | 任务7:电控悬架系统的一般性检查和故障诊断与排除 | 1、能对电控悬架系统进行一般性检查; 2、能对电控悬架系统的典型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 12 |
总课时 | 36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师资条件
1)课堂组织能力:教师能够顺畅完成线上学习和线下实操的转换过程;能够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能够合理的掌控课堂进行的节奏,保证学生理论和实操所占比例。
2)专业知识能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运用经验和知识及时、准确地答复学生在上课期间提出的各种专业问题;能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3)运用工具能力:教师应具备综合运用包括中德诺浩提供的资源包、维修手册以及在线教学平台等资源的能力;能够规范操作举升机、扭矩扳手等设备和工具;能够引导学生适时查询维修手册,借助手册里的标准数据或标准动作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根据课程选择正确的工具,为学生上课做好工具准备;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安全动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生条件
1)应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具有自我约束能力。
2)能够识别ABS系统、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各个零部件名称;能够在实车上指出ABS系统、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任意部件的名称;能够正确指出ABS系统、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元件的安装位置;能够根据零部件的形状说出该元件的所属的系统以及名称。
3)能够熟练、正确的对车间的设备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能够自觉维护好所使用的每一件工具;能够按照维修手册选择合适正确的工具。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以项目中的模块为单元,组织案例和实践内容编写教案。
(2)模块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备选取划分、调整完善。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选用或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配套教材习题。
(3)编写实验指导书。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性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实践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完善过程考评(项目考评)和期末考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20%,实操考试占30%,期末考评占50%。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下表: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 | 实操考评 | 期末考评 (卷面考评) |
课堂提问 | 作业完成情况或任务单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 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按照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率等情况进行打分 | 作业的完成质量、上交次数或完成工作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 | 任务方案正确、工具使用正确、操作过程正确、任务完成良好等情况打分 | 建议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核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等专业,由冯长征、张龙、鲍小沾团队编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212219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三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3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27 | 实践学时 | 27 |
前导课程 | 汽车驾驶与结构认知、汽车电工电子 |
后续课程 | 汽车空调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 |
适用专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
1.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器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电器设备零部件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汽车电器设备的控制关系、线路连接、拆卸、安装调整流程;
2.能根据电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拆装电器设备,能检查调试电器设备;
3.能正确使用汽车万用表和保养工具、量具、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初步具备维修常见汽车电气故障的能力;
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汽车电器电路基础 | 任务1:汽车电路常见部件组成 | 汽车电气电路的组成及各个部件特点。 | 2 |
任务2:汽车电路图中的常见符号 | 1.能认识电路图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2.认识各种开关报警灯和指示灯标志; 3.汽车电路图中图形符号及开关指示灯的含义; 4.典型车系电路图及开关报警指示灯标志的认识。 | 2 |
任务3:汽车电器基础元件检测 | 汽车电器基础元件的认识以及在车上的位置; 2.汽车电器基础元件的功用及原理;
3.典型车系电路基础元器件的认识。 | 4 |
任务4:典型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 | 1.掌握典型电路的识读方法; 2.掌握电路的诊断方法。 | 4 |
项目二:蓄电池的检测与维护
| 任务1:蓄电池的充电 | 1、会熟练对蓄电池进行定流充电; 2、蓄电池充电的操作方法以及充电结束标志; 3、蓄电池定压充电以及脉冲快速充电。 | 2 |
任务2:蓄电池的维护 | 1、对蓄电池进行维护; 2、对蓄电池各技术参数的检测; 3、蓄电池维护保养的内容; 4、蓄电池技术参数检查的步骤; 5、蓄电池电解液的调配。 | 4 |
项目三:发电机的检测与维护 | 任务1:发电机的拆卸与检验 | 1、能熟练对发电机进行拆卸; 2、能对发电机各零部件进行检验; 3、发电机的拆卸方法; 4、发电机零部件的检验方法; 5、典型车系发电机的检验标准。 | 2 |
任务2:发电机的组装、调整及就车性能检测 | 1、能组装发电机并进行调整; 2、会在车上对发电机进行性能检测; 3、发电机组装的步骤; 4、发电机组装后的调整; 5、发电机就车性能检测; 6、分析发电机的工作特性。 | 2 |
项目四:起动机的检查与维护 | 任务1:起动机的拆卸与检查 | 1、能熟练对起动机进行拆卸; 2、能对起动机各零部件进行检验; 3、起动机的拆卸方法; 4、起动机零部件的检验方法; 5、典型车系起动机的检验标准。 | 2 |
任务2:起动机的组装、实验与安装 | 1、能组装起动机并进行调整; 2、会在车上对起动机进行性能检测; 3、起动机组装的步骤、组装后的调整、就车性能检测; 4、分析起动机的工作特性。 | 2 |
项目五:照明信号系统电路介绍 | 任务1:元器件的认识
| 1、会描述汽车照明信号系统的组成作用工作原理; 2、照明信号系统的组成; 3、照明信号系统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4、国产照明信号系统的结构特点。 | 2 |
任务2:电路的介绍 | 1、会识读并分析汽车照明信号系统的工作原理; 2、理解汽车照明信号系统的电路原理; 3、典型车系照明信号系统的分析。 | 4 |
项目六:仪表报警系统电路介绍 | 任务1:元器件的认识
| 1、会描述汽车仪表报警系统的组成作用工作原理; 2、仪表报警系统的组成; 3、仪表报警系统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4、国产仪表报警系统的结构特点。 | 2 |
任务2:电路的介绍 | 1、会识读并分析汽车仪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2、理解汽车仪表报警系统的电路原理; 3、典型车系仪表报警系统的分析。 | 4 |
项目七:电动后视镜的检测与维护 | 任务1:电动后视镜电路介绍
| 1、会描述电动后视镜的功用、工作原理以及在车上的位置; 2、电动后视镜的结构、功用、工作原理; 3、典型车系电动后视镜的控制原理。 | 4 |
项目八:电动座椅的检测与维护 | 任务1:电动座椅电路介绍
| 1、会描述电动座椅的功用、工作原理以及在车上的位置; 2、电动座椅的结构、功用、工作原理 3、典型车系电动座椅的控制原理 | 4 |
项目九:防盗系统的检测与维护 | 任务1:防盗系统电路介绍 | 1、会描述防盗系统的功用、工作原理以及在车上的位置 2、防盗系统的结构、功用、工作原理; 3、典型车系防盗系统的控制原理。 | 4 |
项目十:中控门锁的检测与维护 | 任务1:中控门锁电路介绍
| 1、会描述中控门锁的功用、工作原理以及在车上的位置; 2、中控门锁的结构、功用、工作原理; 3、典型车系中控门锁的控制原理。 | 4 |
合计 | 5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项目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争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实物等教学手段。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注重产学结合、信息技术、仿真软件、网络资源、实验台架、诊断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用于项目教学,以期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性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实践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完善过程考评(项目考评)和期末考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20%,实操考试占30%,期末考评占50%。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下表: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 | 实操考评 | 期末考评 (卷面考评) |
课堂提问 | 作业完成情况或任务单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 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按照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率等情况进行打分 | 作业的完成质量、上交次数或完成工作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 | 任务方案正确、工具使用正确、操作过程正确、任务完成良好等情况打分 | 建议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核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安全管理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专业,主要由王中乾、宋海洋、许玲丽团队编写,张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空调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212220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三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空调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3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27 | 实践学时 | 27 |
前导课程 | 汽车电工电子、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 |
后续课程 |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 |
适用专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力求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一致,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项目内容选取的依据是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以汽车电工技术岗位为载体,尽量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性强,并且符合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来编排模块。
2.目标确立
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结构、原理与检修,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培养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空调零部件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汽车空调的维护保养工作流程;
2.能根据空调的技术要求拆装空调,能检检查、保养维护空调;
3.能正确使用空调保养、维修设备,初步具备维修常见汽车空调故障的能力;
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 空调制冷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 任务1空调系统概述 | 1.了解现代汽车空调系统具备的装置及功能; 2.空调系统常用维修检测设备认识。 | 2 |
任务2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 1. 认识制冷系统基本组成; 2、理解制冷的工作原理; 3、会描述制冷的循环过程。 | 2 |
任务3认识制冷系统主要部件结构 | 1.了解空调压缩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a.斜板式压缩机b.涡旋式压缩机 c.变排量压缩机 2.了解冷凝器、蒸发器的结构和作用。 3.了解储液干燥器、节流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 4 |
任务4认识制冷系统控制电路 | 1. 认识制冷系统电器结构及原理; 2.分析几种典型汽车制冷系统的控制电路,读懂电路图。 | 4 |
项目二、 空调制冷系统的故障分析和基本操作 | 任务1制冷系统的故障分析 | 1.熟悉制冷系统故障检查方法(听、看、摸、测。); 2.能用岐管压力表检查系统故障; 3.从电路控制原理出发,能分析电路故障; 4.空调制冷系统故障诊断的注意事项; 5.能对制冷系统常见故障进行分析。 | 8 |
任务2制冷系统维修基本操作 | 1.空调制冷剂数量检查 压缩机冷冻机油数量检查; 2.掌握制冷系统检漏、抽真空; 3.掌握制冷系统制冷剂回收和充注。 | 4 |
项目三、 暖风系统及辅助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任务1汽车暖风装置 | 1.熟悉余热式暖风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余热式暖风系统的常见故障; 3. 会检修余热式暖风装置。 | 2 |
任务2送风、排风装置 | 1.熟悉送风、排风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了解送风、排风装置的常见故障; 3.会检修送风、排风装置。 | 2 |
任务3空气净化装置 | 1.熟悉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了解空气净化装置的常见故障; 3.会检修空气净化装置。 |
任务4空调操纵机构 | 1.熟悉空调操纵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会使用几种典型汽车的操纵系统; 3.了解空调操纵机构的常见故障; 4.会检修空调操纵机构。 | 2 |
项目四、 自动空调系统 | 任务1轿车自动空调的常见布置 | 1. 熟悉自动空调系统操纵面板的操纵; 2了解自动空调和手动空调的区别; 3.熟悉自动空调系统主要部件在发动机室的布置; 4.熟悉自动空调系统主要部件在乘员车厢内的布置; 5.熟悉自动空调系统主要部件拆卸检修方法。 | 4 |
任务2自动空调常用的传感器 | 1. 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日光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部件的结构认识; 2. 了解上述传感器在控制电路中的作用; 3. 通过实物拆卸、图解或检测掌握上述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和性能。 | 4 |
任务3自动空调的执行元件 | 1. 电子膨胀阀、组合阀、空调鼓风机控制器、风道系统的伺服电机的认识; 2. 了解上述阀门、电器在控制电路中的作用; 3. 通过实物拆卸、图解或检测掌握上述阀门、电器的工作过程和性能。 | 4 |
任务4自动空调系统故障诊断 | 1. 能用解码器阅读故障码和对执行元件进行检测、进行基本设定和清除故障码; 2.会分析自动空调系统的控制电路; 3.熟悉排故程序,能排除自动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 | 4 |
项目五、 典型车型自动空调故障案例分析 | 任务1轿车空调不制冷的诊断案例 | 1.熟悉轿车自动空调主要部件在车上的布置; 2. 根据故障现象制定故障诊断程序; 3. 检测、分析故障,找到故障原因; 4.排除故障。 | 4 |
任务2轿车空调没有暖风的诊断案例 | 1.熟悉轿车自动空调主要部件在车上的布置; 2. 根据故障现象制定故障诊断程序; 3. 检测、分析故障,找到故障原因; 4.排除故障。 | 4 |
合计 | 54 |
五、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编写、教与学、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建议,并提供典型案例,体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项目目标,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实物等教学手段。
(二)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学习辅导书、使用说明书、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台架,开发仿真软件和诊断系统。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评方式
采取过程、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建立过程考评(学习情境考评)与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50分,期末考评占50分。考评要求如下表所示。
2.考评要求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学习情景考评)50 | 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 |
素质考评 | 工单考评 | 实操考评 | 理论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 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工单情况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遵守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和生产纪律等情况进行打分10分 | 预习内容5分 | 任务方案正确5分 | 建议题型不少于5种,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 |
项目操作过程记录5分 | 工具使用正确5分 |
| 操作过程正确15分 |
| 任务完成良好5分 |
注 | 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的本项目计0分 |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主要由鲍小沾、王忠乾、宋海洋、许玲莉团队修订,张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112214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四学期 |
课程名称 | 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3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27 | 实践学时 | 27 |
前导课程 | 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
适用专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驱动电机检修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新能源汽车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
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依据《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程所对应工作的基本内容,将本课程划分为驱动电机基础知识、常用驱动电机、功率变换器、功率变换器应用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和新型驱动电机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在教学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主要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熟悉对上述调速、分析及控制。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解决专业技术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驱动电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掌握功率变换器电路及其应用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及新型电机的结构特点与选用;
2.能对对驱动电机各种控制电路进行选择、应用和设计,能够准确描述各种电机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及特点,并针对不同电机选用不同的控制方式;
3.能整体把握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的应用及在日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 | 教学单元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模块一:驱动电机基础知识 | 学习单元一驱动电机基本知识 | 了解新能源汽车对驱动电机的性能要求,熟悉驱动电机的分类,了解电机学基本定律,掌握电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 2 |
学习单元二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及关键技术 | 了解电机驱动系统结构组成,掌握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 | 2 |
学习单元三驱动电机系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 了解驱动电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熟悉电机控制系统现状及未来趋势。 | 2 |
模块二:常用驱动电机认识 | 学习单元一直流电动机 | 熟悉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励磁方式,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特点及应用。 | 4 |
学习单元二交流感应电动机 | 熟悉交流感应电动机的结构,理解交流感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励磁方式,了解特点及应用。 | 4 |
学习单元三交流永磁电动机 | 熟悉交流永磁电动机的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交流永磁电动机的励磁方式,了解其特点及应用。 | 4 |
学习单元四开关磁阻电动机 | 熟悉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理解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励磁方式,了解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特点及应用。 | 2 |
学习单元五驱动电机的选择 | 能够对驱动电机的类型,额定电压、转速进行选择,并对其功率和转矩进行计算。 | 4 |
模块三:电机控制系统检修 | 学习单元一电机控制器检修 | 掌握电机控制器的功用、内部组成及控制原理,能辨认故障指示灯,并能对故障进行检修。 | 6 |
学习单元二旋变器检修 | 认知旋变器的结构原理,并能对其进行检修。 | 6 |
学习单元三温度传感器检修 | 认知电机温度传感器位置,并能对其进行检修。 | 4 |
学习单元四电机驱动冷却系统 | 了解冷却方式的分析与选择,熟知冷却要求,能对电动机和控制器损耗进行分析。 | 6 |
学习单元五电机驱动系统检修 | 对驱动电机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判断故障并进行检修。 | 6 |
模块四:新型驱动电机认识 | 学习单元一轮毂电机 | 了解轮毂电机的驱动形式及工作原理,能够根据轮毂电机的特点选择电机。 | 2 |
合计学时 | 5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教学应由具有双师资质的汽车专业专职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施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相结合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师生比在1:15~1:20左右。
2.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议采用小班、分组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宏观教学模式,以及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表演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因材施教的灵活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仿真教学、模拟教学等多媒体教育技术,将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工艺过程动态演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训练,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选用遵循如下原则:
1.实用性和实践性。教材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部分以易于联系实践,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2.基础性。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即包涵职业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项目形式编写,根据就业趋势,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3.综合性。教材内容要广泛,适用面广。内容要包括职业要求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训练,还应包括非技术的职业素养培养。通过案例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对本职的高度责任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4.形式多样性。教材内容组织形式要多样性,内容要灵活。要反应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课后训练设计到位,并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讨论。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开发相关学生工作手册、任务书、教材以及学生学习工作页、实习工单等教学资源;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预习和复习,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
3.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室相关的教学仪器、台架等形成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场所,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方式,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比50%,期末考评占比50%。
七、说明
1.本课程标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制定,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
2.本课程标准由王洪波主编,鲍小沾教师参与讨论编写。
3.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理论课多举例说明,实践课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112202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四学期 |
课程名称 | 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4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36 |
前导课程 | 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
适用专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动力电池检修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专升本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动力电池检测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2.目标确立
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类型、结构、原理等内容,熟练电池性能实验、检修等操作,掌握电池管理系统的管理策略,并且学会使用通用工具、专用工具、设备和相关资料等进行规范作业。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动力电池的类型、结构和基本原理,掌握电池管理系统的管理策略;
2.能对动力电池进行拆装更换,能对单个电池进行检测和更换,熟练电池性能实验、检修,学会使用通用工具、专用工具、设备和相关资料等进行规范作业;
3.能规范操作电池检测设备;
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 电池的检测与修复 | 任务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认知 | 1.掌握动力电池的分类及发展应用; 2.掌握动力电池的基本参数; 3.能够分析制约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 | 4 |
任务2锂电池检测 | 1.掌握锂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锂电池池的性能特点; 3.掌握锂电池电压检测、内阻检测的方法; 4.能对锂电池的性能进行评价。 | 12 |
任务3镍氢电池检测 | 1.掌握镍氢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镍氢电池池的性能特点; 3.掌握镍氢电池电压检测、内阻检测的方法; 4.能对镍氢电池的性能进行评价。 | 6 |
任务4其他电池检测 | 1.掌握其他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其他电池的性能特点; 3.掌握其他电池的检测方法。 | 4 |
任务5电池包更换 | 掌握常见电池的更换方法。 | 8 |
项目二 电池管理系统测试 | 任务1电池管理系统认知 | 能识别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主要零部件,介绍各个部件的作用。 | 4 |
任务2电池状态管理 | 掌握动力电池的内部状态管理。 | 4 |
任务3电池能量管理 | 掌握动力电池的能量管理和热管理。 | 4 |
任务4电池信息管理 | 掌握动力电池的信息管理。 选择正确的检测工具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检测。 | 10 |
项目三 充电系统检测与修复 | 任务1充电装置使用 | 能正确进行充电装置的使用。 | 4 |
任务2充电系统检查 | 1.认知充电系统的基本结构; 2.正确使用工具检测充电系统故障。 | 6 |
任务3车载充电机检测与修复 | 掌握车载充电机的检测与更换。 | 6 |
合计 | 72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法,实行案例导入,情境再现,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增加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向学生提供实训、实验、讨论和辩论的机会。
3.学习动力电池行业企业一线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4.配备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实训台及相关检测设备,能满足4个工位的同时在线学习。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近3年教材,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配套工作页最好。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产学结合、信息技术应用、仿真软件、网络资源、发实验台架、诊断系统等方面。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用于项目教学,以期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评方式
采取过程、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建立过程考评(学习情境考评)与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50分,期末考评占50分。考评要求如下表所示。
2.考评要求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学习情景考评)50 | 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50 |
素质考评 | 工单考评 | 实操考评 | 理论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 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工单情况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遵守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和生产纪律等情况进行打分10分 | 预习内容5分 | 任务方案正确5分 | 建议题型不少于5种,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 |
项目操作过程记录5分 | 工具使用正确5分 |
| 操作过程正确15分 |
| 任务完成良好5分 |
注 | 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的本项目计0分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电池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由鲍小沾老师编写,周婷老师参与,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112201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四学期 |
课程名称 |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4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36 |
前导课程 | 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
适用专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整车检修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专升本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新能源整车检测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2.目标确立
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学习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的维修技术,了解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情况,理解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原理,能够掌握整车控制器的软硬件结构及原理,了解控制系统功能安全、电控系统的质量体系与开发流程,完成整车故障诊断及处理、DTC故障码诊断、整车控制器上下电异常判断、整车控制器拆装等基本工作任务,并能解决在整车控制器检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电动汽车掌握整车控制器软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控制系统功能安全、电控系统的质量体系与开发流程;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能不断积累整车控制器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3.正确进行整车故障的诊断、检测及处理;
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学习内容 | 能力 | 参考学时 |
学习情境一 整车控制系统的认知 | 任务1整车控制系统概述 | 能通过查阅学习手册和其他相关资料了解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能掌握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策略。 | 能对整车控制系统进行初步认知 | 2 |
任务2整车控制器的检查与更换 | 整车控制器的功能 | 解释整车控制器驱动控制、充电监控、能量优化、能量回收、状态显示、故障处理、安全保护、网络管理等的功能 | 2 |
整车控制器的结构组成;整车控制器的上下电流程 | 画出整车控制器的结构框图,绘制整车控制器上电流程图;绘制整车控制器下电流程图 | 2 |
学习情境二 高压控制盒检修 |
任务1检修高压控制盒 | 高压控制盒的功能 高压控制盒的高压电路 | 画出高压控制盒的功能表绘制高压控制盒的高压电路图;测量高压控制盒高压电路电压值 | 2 |
高压控制盒的低压电路 | 绘制高压控制盒的低压电路图;测量高压控制盒低压电路电压值 | 4 |
故障线路的修理 | 维修故障线路 | 2 |
学习情境三 DC/DC变换器检修 | 任务1描述DC/DC变换器结构及原理 | DC/DC变换器的功能DC/DC变换器的结构组成 DC/DC变换器的性能参数 | 绘制DC/DC变换器的功能一览表;画出DC/DC变换器的结构框图;解释DC/DC变换器的主要参数 | 2 |
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 解释DC/DC的降压原理 |
任务2 更换DC/DC变换器 | DC/DC变换器的高压电路 DC/DC变换器的低压电路 DC/DC变换器的更换流程 DC/DC变换器更换后的检查 | 绘制DC/DC变换器的高压电路图;测量DC/DC变换器高压电路电压值 | 4 |
绘制DC/DC变换器的低压电路图;测量DC/DC变换器低压电路电压值 |
根据制造商规定制定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更换DC/DC变换器 |
查询检验标准并检查 |
学习情境四 整车控制系统工作模式的测试 | 任务1车辆静态测试 | 对静止状态下仪表、中控和辅助用电设备进行测试 | 能对车辆进行静态测试 | 4 |
任务2车辆运行状态测试 | 对车辆的行驶、换挡和转向功能进行测试 | 能对车辆进行动态测试 | 4 |
任务3能量回馈制动状态测试 | 制动能量回收的原理和测试方法 | 能对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功能进行测试 | 4 |
任务4保护功能测试 | 识别故障指示灯和保护功能测试 | 对车辆进行保护功能测试 | 4 |
学习情境五 整车控制系统的检测与修复 | 任务1输入电路异常检测与修复 | 输入信号的类型、原理及检修 | 能对整车控制器的输入信号进行检修 | 12 |
任务2输出电路异常检测与修复 | 输出信号的类型、原理及检修 | 能对整车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检修 | 12 |
任务3 通讯电路异常检测与修复 | 车载总线系统概述; CAN总线系统的结构组成; 数据传输形式和传输原理 | 描述车载总线系统; 描述CAN总线系统的结构组成; 描述数据传输形式和传输原理 | 4 |
CAN总线的检测 | 使用诊断仪诊断CAN总线故障;使用示波器检测CAN总线电压;使用万用表测量CAN总线电阻 | 6 |
故障线路的修理 | 维修故障线路 | 2 |
总计 | 72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法,实行案例导入,学习情境再现,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增加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向学生提供实训、实验、讨论和辩论的机会。
3.学习动力电池行业企业一线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4.配备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整车实训台及相关检测设备,能满足4个工位的同时在线学习。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近3年教材,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配套工作页最好。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产学结合、信息技术应用、仿真软件、网络资源、发实验台架、诊断系统等方面。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用于项目教学,以期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评方式
采取过程、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建立过程考评(学习情境考评)与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50分,期末考评占50分。考评要求如下表所示。
2.考评要求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学习情景考评)50 | 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50 |
素质考评 | 工单考评 | 实操考评 | 理论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 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工单情况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遵守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和生产纪律等情况进行打分10分 | 预习内容5分 | 任务方案正确5分 | 建议题型不少于5种,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 |
项目操作过程记录5分 | 工具使用正确5分 |
| 操作过程正确15分 |
| 任务完成良好5分 |
注 | 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的本项目计0分 |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由鲍小沾老师编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2112101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四学期 |
课程名称 |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18 | 实践学时 | 18 |
前导课程 | 汽车构造维修类课程、汽车电气课程、汽车故障诊断课程等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2.目标确立
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二手车评估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通过对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等内容的分析,经专兼职教师共同探讨后,确定了《二手车评估》的课程目标如下,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表述。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熟悉二手车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掌握二手车技术状况鉴定的主要内容,掌握二手车评估的基本方法;
2.能对车辆进行检查,识别各种车辆,选择合适的二手车评估方法,并根据该方法估算汽车价格;
3.具备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
4.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学习内容 | 能力 | 参考学时 |
情景一 汽车参数测量 | 任务一 汽车的分类与组成 | 了解汽车各种分类的方法,熟悉汽车的组成。 | 能够了解汽车的分类方法。 | 2 |
任务二 车辆识别代码 | 掌握车辆识别代码的编制规则,熟悉汽车主要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 能够识别VIN码各位数字(字母)的含义。 |
任务三 汽车参数的测量 | 测量汽车的参数及主要性能指标。 | 能够对车辆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评定。 | 2 |
情景二 车辆技术状况鉴定 | 任务一 汽车评估的将基本知识 | 了解汽车评估的定义、要素和特点,熟悉汽车评估的基本条件。 | 熟悉汽车评估的基本条件。 | 2 |
任务二 政策对评估的影响 | 了解汽车鉴定评估的价值类型,掌握国家宏观政策对汽车评估的影响。 | 掌握国家宏观政策对汽车评估的影响。 |
任务三 静态检查 | 熟悉静态检查所需工具及主要内容。 | 能够对车辆进行静态检查。 | 2 |
任务四 动态检查 | 熟悉动态检查及主要内容。 | 能够对车辆进行动态检查。 | 2 |
任务五 仪器检测 | 能利用常用检测设备对车辆进行检查。 | 能够使用常用的检测工具对车辆进行检查。 | 2 |
情景三 汽车估算 | 任务一 现行市价法 | 了解现行市价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前提,掌握现行市价法的计算方法。 | 能够利用现行市价法进行计算。 | 2 |
任务二 收益现值法 | 了解收益现值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前提,掌握收益现值法的计算方法。 | 能够利用收益现值法对车辆做出价格估算。 |
任务三 重置成本法 | 了解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重置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 能够利用重置成本法对车辆的价格做出估算。 | 2 |
任务四 价格清算发 | 了解价格清算发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熟悉决定价格清算发的主要因素。 | 能够掌握决定价格清算发的主要因素。 | 2 |
情景四 汽车碰撞损伤检验 | 任务一 汽车碰撞事故损坏 | 了解汽车碰撞事故的分类及特征,熟悉汽车碰撞事故的损伤类型。 | 能够掌握汽车碰撞事故的损伤类型。 | 2 |
任务二 主要零部件损伤评估 | 熟悉车身与机械零部件的损伤评估。 | 能够掌握损伤评估方法。 | 2 |
任务三 汽车风险评估 | 了解汽车风险评估的定义、特点、要素及成本。 | 能够了解汽车风险评估的定义、特点、要素及成本。 | 2 |
任务四 汽车损失风险评估 | 了解汽车损失风险评估的因素,掌握汽车损失风险的度量。 | 能够掌握汽车损失风险的度量。 | 2 |
任务五 汽车责任风险评估 | 了解汽车责任风险因素,掌握汽车责任风险度量。 | 能够掌握汽车责任风险度量。 | 2 |
情景五 二手车交易 | 任务一 二手车交易市场和运作 | 了解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熟悉二手车交易过户、转籍的办理程序。 | 能够独立办理二手车交易过户的所有程序。 | 2 |
任务二 二手车收购评估 | 了解二手车营销与市场分析,掌握二手车销售定价的方法。 | 1.能够对二手车收购估价; 2.能够对二手车销售定价。 | 2 |
任务三 二手车价值计算及评估报告 | 了解二手车鉴定评估的价值计算,掌握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书的撰写。 | 能够撰写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书。 | 4 |
总计 | 36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法,实行案例导入,情境再现,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近3年教材,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配套工作页最好。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相关教辅材料产学结合、信息技术应用、仿真软件、网络资源等方面。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用于项目教学,以期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性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实践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完善过程考评(项目考评)和期末考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20%,实操考试占30%,期末考评占50%。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下表: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 | 实操考评 | 期末考评 (卷面考评) |
课堂提问 | 作业完成情况或任务单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 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按照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率等情况进行打分 | 作业的完成质量、上交次数或完成工作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 | 任务方案正确、工具使用正确、操作过程正确、任务完成良好等情况打分 | 建议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核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等专业,由张广辰、张龙老师编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服务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2122101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四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服务企业经营与管理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18 | 实践学时 | 18 |
前导课程 | 汽车配件营销与管理 |
后续课程 |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三年高职汽车相关专业 |
二、课程性质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的汽车服务企业经营与管理专业技能,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2.目标确立
依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零距离的课改思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学生团队协作为形式,通过头脑风暴与实践验证,让学生依据基本工作原理,提出清晰的诊断流程,在每个环节得到肯定中获得成就感,激发汽车维修能力的提高。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能初步具有解决一般汽车维修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3.能参与汽车服务企业生产、技术管理;
4.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好学上进、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使学生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懂得汽车维修技术的同时,也懂得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以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技巧,为以后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改善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汽车维修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做出贡献。
序号 | 项目 | 内容及要求 | 参 考 时 数 |
1 | 企业管理概论 | 1.1企业管理基本概念 1.2工业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 1.3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厂长/经理负责制 1.4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正确认识将来工作后自己的工作性质。 | 2 |
2 | 生产技术管理 | 2.1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 2.2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 2.3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为将来步入社会作充分准备。 | 4 |
3 | 生产经营管理 | 3.1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 3.2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 3.3汽车预防维修制度 3.4汽车的维护和修理 3.5汽车维修企业的科技管理 了解汽车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重点掌握汽车的维修和修理及检测与诊断等。 | 6 |
4 | 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 | 4.1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概述 4.2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4.3汽车维修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4.4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检验 4.5汽车修竣出厂规定与验收标准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企业的质保体系有一定的理解。 | 6 |
5 | 企业财务管理 | 5.1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管理 5.2汽车维修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5.3汽车维修企业的营业收入 5.4汽车维修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费用管理 5.5汽车维修企业的利润和分配 5.6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报告 5.7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分析 | 8 |
6 | 企业文化建设 | 6.1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6.2企业形象 6.3重塑企业形象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掌握重塑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 4 |
7 | 企业开业及行业管理 | 7.1汽车维修企业开业条件 7.1汽车维修企业开业及审验 7.3汽车维修企业的前期可行性分析 7.4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与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 | 6 |
合计 | 36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理论性很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法,并时刻让学生掌握当前汽车维修企业前沿的一些管理知识。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争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实物等教学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学到知识,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二)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产学结合、信息技术应用、仿真软件、网络资源、发实验台架、诊断系统等方面。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用于项目教学,以期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卷面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性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实践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完善过程考评(项目考评)和期末考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20%,实操考试占30%,期末考评占50%。具体考核要求详见下表: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 | 实操考评 | 期末考评 (卷面考评) |
课堂提问 | 作业完成情况或任务单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 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按照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率等情况进行打分 | 作业的完成质量、上交次数或完成工作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 | 任务方案正确、工具使用正确、操作过程正确、任务完成良好等情况打分 | 建议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核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三年高职汽车相关专业,由张龙老师编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112213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三学期 |
课程名称 | 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检修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18 | 实践学时 | 18 |
前导课程 | 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
后续课程 | 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 |
适用专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1.本课程以丰田普锐斯、丰田凯美瑞、宝马F18等车型为载体,以系统故障分析为教学情境,通过对混合动力汽车故障诊断、车辆控制系统检修、动力蓄电池控制系统检修、变速驱动桥检修等典型车型故障进行剖析,分析故障诊断方法、讲解相关结构原理、呈现关键操作规范。
2.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够用、适用、应用”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本课程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设计了3个项目共计9个学习任务作为项目任务;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项目任务,达到项目学习目标。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分类、结构、原理及检修方法,具备混合动力汽车检修能力,能进行混合动力汽车故障诊断,并且学会使用通用工具、专用工具、设备和相关资料等进行规范作业。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混合动力汽车分类、结构、原理及检修方法;
2.具有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各系统故障机理的能力;能较好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综合性故障的分析能力与关键技术;
3.熟练操作汽车混合动力技术与维修的专用工具、仪器与设备;
4.具有互动交流,培养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5.具有较强的检修混合动力汽车的安全用电防护意识,熟悉相关安全防护操作;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混合动力汽车维修基础 | 任务1-1:混合动力汽车认知 | 1.能通过与客户交流、查阅相关维修技术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 2.能叙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及特点; 3.能了解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4.能认知混合动力汽车结构组成; 5.能叙述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 6.能叙述比亚迪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工作模式。 | 4 |
任务1-2:高压安全防护与急救 | 1.能理解安全防护、上下电操作、受损车辆拖拉与牵引、跨接起动等等汽车混合动力技术与维修前、检修中、检修后应关注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点; 2.能熟练查阅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标准、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 | 4 |
项目二:车辆控制系统检修
| 任务2-1:混合动力汽车的诊断测试
| 1.能够分析并表述混合动力汽车的诊断测试的方法; 2.能够分析并表述混合动力汽车的诊断测试的方法内容; 3.能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诊断测试的操作步骤。 | 4 |
任务2-2:起发电机的检修
| 1.能对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进行检测维修; 2.能对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进行拆装、更换操作; 3.能对电机控制器进行检测、拆装与维修更换操作; | 4 |
任务2-3:冷却系统检修 | 能对电动空调系统制冷不足、不制冷等故障进行拆装、检测与修复操作; | 2 |
任务2-4:车辆控制ECU的检修 | 1.能对电控制动系统进行检测、拆装与维修更换操作; 2.能正确使用万用表、试灯、示波器、诊断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 6 |
任务2-5:电机控制器的检修
| 1.能对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进行检测、拆装与维修更换操作; 2.能对电机及控制器冷却系统进行检测、拆装与维修更换操作; 3.能正确使用万用表、试灯、示波器、诊断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 4 |
项目三:混合动力变速驱动桥检修
| 任务3-1:传动桥系统的检修
| 1.能理解传动系控制模块故障分析、传动桥油的检查与更换、传动桥系统的更换等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传动桥系统检修检修前、检修中、检修后应关注的知识和技能点; 2.能熟练查阅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标准、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 | 4 |
任务3-2:换档装置的检修 | 1.能够分析并表述换挡装置的检修流程;2.能够进行典型故障的检修。 | 4 |
合计 | 36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内容和过程为载体,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资料、实物等教学手段,以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内容:
1.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法实施教学;
2.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
3.学生通过真实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真实的设备和检测工具,实施高级工考证实训;
4.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讲解、监督和评估;
5.老师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各种学习资料,任务工单,学习引导文案、实习指导书,维修手册和教学资料等;
6.建议每组学生最多8人,4组;教学组织由组长负责,强调团队合作重要性。
(二)教材选用建议
1.教材选用遵循如下原则:
(1)实用性和实践性。教材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部分以易于联系实践,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2)基础性。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即包涵职业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项目形式编写,根据就业趋势,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3)综合性。教材内容要广泛,适用面广。内容要包括职业要求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训练,还应包括非技术的职业素养培养。通过案例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对本职的高度责任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4)形式多样性。教材内容组织形式要多样性,内容要灵活。要反应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课后训练设计到位,并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讨论。
2.推荐教材
表1 推荐教材表
序号 | 书名、封面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检修》 | 旋艳静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6.3 |
2 | 《混合动力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 | 赵振宁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4.6 |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开发相关学生工作手册、任务书、教材以及学生学习工作页、实习工单等教学资源;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预习和复习,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
3.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室相关的教学仪器、台架等形成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场所,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方式可多样化,有计划地、灵活地进行。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任务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等评价方法,以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具体考核方式如下表所示。
表2 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阶段 | 考核内容 | 考核形式 | 成绩比例 |
过程考核 | 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作业完成 | 课堂点名情况 | 10% |
课堂表现 | 10% |
作业完成 | 10% |
作品考核 | 项目作品完成质量 | 20% |
终结性考核 | 综合技能 | 期终考试 | 50% |
合计 | 100% |
表3 项目(过程考核、终结性考核)评价标准
序号 | 考核点 | 考核标准 | 成绩比例 |
1 | 课堂点名情况 | 全期点名10次,每缺一次扣1分(含请假),缺课3次以上(含3次)课程成绩计0分 | 10% |
2 | 课堂表现 | 根据课堂听课进行情况进行评分 | 10% |
3 | 作业提交情况 | 作业按要求提交,缺一次扣1分,缺交3次以上(含3次)课程成绩计0分 | 10% |
4 | 作品质量 | 汇报报表或PPT | 20% |
5 | 期末测试 |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期末考试试卷,时间一个半小时 | 50% |
合 计 | 100% |
七、说明
课程标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制定,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其它三年制高专汽车相关专业,本课程标准由鲍小沾主编,王洪波参与编写。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钣金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2112116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四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钣金维修技术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4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36 |
前导课程 | 汽车驾驶与结构认知、汽车机械基础、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查与修理、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等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高职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科学制定课程标准,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使之与后续专门化课程更好地衔接;继续推进课程改革,采用多元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加强和完善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好地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理论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2.目标确立
课程以汽车钣金技术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获得汽车钣金基本理论、手工成形、焊接、典板型件的拆装与调整、测量与校正等相关理论知识,具备汽车钣金技术基本技能、事故车修复、典板型件的拆装与调整、测量与校正等常规修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车身修复、典板型件的拆装与调整和测量校正等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教学内容确定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能”或“会”等用于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掌握” 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 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金属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掌握车身板件修理的基本理论,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特点,车辆碰撞损伤的变形规律和损伤类型及常用修复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有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初步掌握手工成形的基本操作工艺和电弧焊、氧—乙炔焊、保护焊和点焊的基本操作和碰撞受力分析的方法和车身尺寸的测量、检测方法,塑料件、铝车身的修复方法。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车身常见金属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掌握车身板件修理的基本理论及常用修复方法;
2.能对手工成形的几种常用机械(如介子机、气体保护焊接)等进行操作;
3.能规范操作使用工具和设备对车身损伤进行修复;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车间安全操作意识、环保意识;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钣金维修基础知识 | 任务一 钣金维修安全知识
任务二 钣金维修常用工具与设备 | 教学内容: 1.车身维修车间的布置及基本安全知识; 2.个人安全防护知识; 3.汽车钣金常用工具与设备。 教学要求: 1.了解车间布置、功能及基本安全知识; 2.懂得个人安全防护知识和安全措施; 3.掌握手工工具、动力工具和常见液压机具与设备操作使用。 | 6 |
项目二、汽车车身结构及材料 | 任务一 车身结构认知
任务二 车身材料
| 教学内容: 1.承载式车身结构认知; 2.非承载式车身结构认知; 3.汽车钣金常用的金属材料; 4.汽车钣金常用的非金属材料。 教学要求: 1.掌握承载式车身结构和非承载式车身结构; 2.了解汽车钣金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 | 8 |
项目三、车身焊接与气割技术 | 任务一 二保焊焊接
任务二 氧乙炔焊焊接 任务三电阻点焊焊接 | 教学内容: 1.手工电弧焊和CO2气体保护焊; 2.氧乙炔焊接和气割。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氧乙炔焊、手工电弧焊和CO2气体保护焊的基本操作技能; 2.会应用氧乙炔焊、手工电弧焊和CO2气体保护焊进行平焊、竖焊、对接焊、搭接焊和塞焊; 3.能灵活运用氧乙炔焊割炬进行气割。 | 12 |
项目四、车身测量 | 任务一汽车车身机械测量 任务二 汽车车身电子测量 | 教学内容: 1.汽车车身机械测量; 2.汽车车身电子测量。 教学要求: 1.掌握车身测量工具及设备使用; 2.熟悉大梁矫正仪及附件的使用方法; 3.会对车身进行机械测量和电子测量。 | 12 |
项目五、车身变形损伤的矫正与修复 | 任务一 车身局部变形损伤的修复工艺 任务二车身整体变形损伤的修复。 | 教学内容: 1.掌握车身局部变形损伤的修复工艺; 2.车身整体变形损伤的修复。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车身局部变形损伤工艺方法敲平法和惯性锤法在车身上的应用; 2.会对车身整体变形损伤进行校正。 | 14 |
项目六、车身钣件的更换、安装调整与修复 | 任务一 钣金件拆卸
任务二 典型钣金件修复 | 教学内容: 1.钣金件的拆卸与切割; 2.典型车身钣件的修复。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新旧板件的准备、装配和拆卸调整; 2.了解结构性板件的拆卸、分割与连接; 3.能对翼子板、车门和前、侧、后围护面进行修复。 | 14 |
项目七、汽车塑料板件和铝件的修复 | 任务一 汽车塑料板件和铝件的修复 | 教学内容: 1.塑料板件修复; 2.车身铝件的修复。 教学要求: 1.掌握塑料板件性能特点和焊接技术; 2.会对车厢内部塑料件和非强化塑料件的修理。 | 6 |
总课时 | 72 |
五、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编写、教与学、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建议,并提供典型案例,体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景。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二)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车型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行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2.教材选用近三年内的国家规划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选用相近的教材,配套相关的课件、教学资源等。
(三)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建议根据教学内容配置相关一定数量的实训设备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网络资源等,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方式,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比50%,期末考评占比50%。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由王远老师编写,王子傲、张广辰、耿子康、赵彬老师参与编写。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2312212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4 |
课程名称 | 汽车营销实务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选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4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36 |
前导课程 | 汽车构造维修类课程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依据“汽车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汽车营销实务”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公司式班级模拟式的组织教学途径,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学生。
2.目标确立
依据新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通过模拟式的组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汽车营销模拟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规范的汽车销售流程。
3.教学内容确定
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类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规范的汽车销售流程。在掌握汽车构造、汽车原理及现代汽车市场的基础上,还要学会一定的汽车销售知识,包括营销心理学、相关法律法规、汽车保险和信贷等。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市场营销、特别是关于汽车商务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熟悉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策略等相关知识;
2.能够顺利填写各种汽车销售表单,能够灵活解决和协商客户产生的异议;
3.能够利用相关策略进行市场调研和汽车营销;
4.具备营销相关工作者所必需的交际攀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 任务1:国际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 1.了解汽车发展史 2.了解国际汽车发展动态 | 4 |
任务2: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 1.了解我国汽车发展历程 2.熟知我国目前汽车产业发展动态 | 4 |
项目二:汽车贸易
| 任务1:汽车贸易概述 | 1.掌握汽车贸易主要内容 2.熟知汽车贸易的流程 | 4 |
任务2:汽车贸易货物运输、包装 | 1.了解汽车贸易货物的运输方式 2.掌握汽车贸易货物的包装方法与注意事项 | 4 |
任务3:汽车贸易的支付 | 1.熟知汽车贸易的支付方式 2.掌握汽车贸易支付的注意事项与过程 | 4 |
任务4: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 1.掌握汽车贸易的检验项次与内容 2.了解索赔与仲裁的环节 | 4 |
项目三:二手车交易 | 任务1:国内外二手车市场的对比与分析 | 1.了解二手车发展史与重要意义 2.掌握国内二手车市场行业特点 | 4 |
任务2:汽车的识别与技术状态的检查 | 1.掌握二手车技术状态的检查内容 2.熟知二手车检验时的注意事项 | 4 |
任务3:评估二手车价格 | 1.掌握二手车价格评估时的重要指标 2.熟知二手车评估时的步骤与方法 | 4 |
项目四:汽车售后服务 | 任务1:国内外汽车售后服务对比分析 | 1.了解国外汽车售后服务的主要内容 2.熟悉国内汽车售后服务的特点 | 4 |
任务2:汽车生产商的售后服务 | 1.熟知汽车生产商售后服务范围 2.掌握生产商售后服务的责任判定 | 4 |
任务3:汽车经销商和维修公司的售后服务 | 1.熟知经销商和维修公司售后服务范围 2.掌握经销商和维修公司售后服务的责任判定 | 4 |
任务4:汽车产品质量管理与召回 | 1.了解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的理念与主要内容 2.熟知产品召回的流程与步骤 | 4 |
项目五: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 | 任务1: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 1.理解物流供应链的概念 2.掌握物流供应链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 4 |
任务2: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设计和规划 | 1.了解物流供应链管理规划的作用 2.学会设计物流供应链 | 4 |
项目六:汽车销售队伍的管理 | 任务1:汽车销售人员的招聘 | 1.熟知销售人员的素养要求 2.了解销售人员招聘环节与技巧 | 4 |
任务2:汽车销售人员的素质与培训 | 1.了解销售人员培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2.掌握人员培训的技巧,具备培训的能力 | 4 |
项目七:汽车品牌的营销管理 | 任务1:汽车品牌的管理 | 1.了解汽车品牌的概念 2.了解关于汽车品牌的定位 3.熟知汽车品牌管理的意义与内容 | 4 |
合计 | 72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项目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争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模拟等教学手段。
2.应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以理论教学为辅助工具,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突出学生销售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目标,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做,在做中学、学中做。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车型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行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2.教材选用近三年内的国家规划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选用相近的教材,配套相关的课件、教学资源等。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产学结合、信息技术应用、仿真软件、网络资源、发实验台架、诊断系统等方面。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用于项目教学,以期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的方式。
1.任务驱动,注重课堂提问,以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为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时间一体化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程结束后,进行课后拓展延伸,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4.建议在教学中分学习情境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运用安全管理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汽车类专业,由王中乾老师编写,王洪波审核。与汽车营销相关的汽车保险类知识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进行学习,在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中不再进行学习。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与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112207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四学期 |
课程名称 |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与维护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拓展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课程学分 | 3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27 | 实践学时 | 27 |
前导课程 | 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查与修理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
适用专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新能源汽车充电维护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专升本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充电维护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2.目标确立
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由理论过渡实践,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构成与功能、交流充电桩的安装准备、交流充电桩的安装施工及验收、充电桩的维护,并且学会使用通用工具、专用工具、设备和相关资料等进行规范作业。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构成与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
2.能对交流充电桩进行施工、验收及维护;
3.能对交流充电桩进行维护,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故障进行检修;
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学习内容 | 能力 | 参考学时 |
情境一 快充口无法充电 | 任务一描述充电站功能布局及电能补给方式 | 充电站的功能和布局 | 描述充电站供电系统、充电系统、换电系统、监控系统及配套设施的功能和布局。 | 2 |
动力蓄电池电能补给方式 | 解释接触式、非接触式、电池更换等电能补给方式。 | 2 |
任务二描述快充充电机结构原理及性能 | 1.快充充电机的结构组成 2.快充充电机的性能参数 3.快充充电机的工作原理 4.快充充电机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 画出快充充电机的结构框图;解释快充充电机的主要参数;解释AC/DC整流器的工作原理;演示充电机的操作流程。 | 4 |
任务三检修快充充电接口 | 1.快充充电接口定义 2.快充充电接口的高压电路 3.快充充电接口的低压电路 | 解释快充充电接口定义; 绘制快充充电接口的高压电路图; 测量快充充电接口高压电路电压值。 | 6 |
故障线路的修理 | 绘制快充充电接口的低压电路图; | 4 |
情境二 慢充口无法充电 | 任务一 安装慢充充电桩 | 1.慢充充电桩的报装 2.慢充充电桩的安装流程 3.慢充充电桩检测与调试 | 准备充电桩报装所需材料; 制定充电桩安装计划并执行; 查询检测标准制定计划并实施。 | 4 |
任务二描述慢充充电桩结构原理及性能 | 1,慢充充电桩的结构组成 2.慢充充电桩的性能参数 3.慢充充电桩的工作原理 4.慢充充电方式 5.慢充充电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 画出慢充充电桩的结构框图; 解释慢充充电桩的主要参数; 解释电能计量原理; 解释220V/16A插座充电的连接方式; 解释充电桩慢充充电的连接方式; 演示充电桩的操作流程。 | 6 |
任务三检修慢充充电接口 | 1.慢充充电接口定义 2.充充电接口的高压电路 3.慢充充电接口的低压电路 | 解释慢充充电接口定义; 绘制慢充充电接口的高压电路图;测量慢充充电接口高压电路电压值; 绘制慢充充电接口的低压电路图;测量慢充充电接口低压电路电压值。 | 4 |
故障线路的修理 | 维修故障线路。 | 4 |
情境三 慢充充电显示异常 | 任务一 描述车载充电机结构原理及性能
| 车载充电机的功能 | 画出车载充电机的功能一览表。 | 2 |
车载充电机的结构组成 | 画出车载充电机的结构框图。 |
车载充电机的性能参数 | 解释车载充电机的主要参数。 | 2 |
车载充电机的工作原理 | 解释DC/DC的升压原理。 |
车载充电机的充电流程 | 绘制车载充电机的工作流程图。 | 2 |
任务二 更换车载充电机 | 车载充电机的高压电路 | 绘制车载充电机的高压电路图;测量车载充电机高压电路电压值。 | 2 |
车载充电机的低压电路 | 绘制车载充电机的低压电路图;测量车载充电机低压电路电压值。 | 2 |
车载充电机的更换流程 | 根据制造商规定制定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更换车载充电机。 | 4 |
车载充电机更换后的检查 | 维修故障线路。 | 4 |
总计 | 5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法,实行案例导入,情境再现,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增加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给学生提供实训、实验、讨论和辩论的机会。
3.学习动力电池行业企业一线技术,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4.配备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实训台及相关检测设备,能满足4个工位的同时在线学习。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近3年教材,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配套工作页最好。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仿真软件、网络资源、实验台架、诊断系统等。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用于项目教学,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评方式
采取过程、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建立过程考评(学习情境考评)与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50分,期末考评占50分。考评要求如下表所示。
2.考评要求
考评方式 | 过程考评(学习情景考评)50 | 期末考评(学习领域考评) |
素质考评 | 工单考评 | 实操考评 | 理论考评 |
10 | 10 | 30 | 50 |
考评实施 |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 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工单情况考评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评 |
考评标准 | 根据遵守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和生产纪律等情况进行打分10分 | 预习内容5分 | 任务方案正确5分 | 建议题型不少于5种,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 |
项目操作过程记录5分 | 工具使用正确5分 |
| 操作过程正确15分 |
| 任务完成良好5分 |
注 | 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的本项目计0分 |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电池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由鲍小沾老师修订,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保险理赔》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2112102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三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保险理赔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
课程类别 | 拓展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18 | 实践学时 | 18 |
前导课程 | 汽车构造维修类课程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专升本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1.依据汽车运用管理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汽车运用安全管理岗位要求以及岗位的职业发展为标准,并结合学生特点设置本课程。
3.课程基于工作任务的设计思想,提出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为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成任务从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实行小组协作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方法相结合。小组负责负责组内基层管理、学习资料管理工作等。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情境、工作步骤和要求。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机动车辆保险的特点、作用、分类与基本原则、机动车辆保险投保的原则与选择、机动车辆保险营销工作、机动车辆承保流程等内容;会设计汽车交强险与商业保险投保方案,并计算保险费,能对投保申请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承保、能够完成报案的受理与派工工作,能按照损失补偿原则要求计算保险赔款。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车辆保险投保、营销、承保、理赔等工作流程及保险勘察鉴定方法;
2.能完成汽车保险受理、派工、计算、查勘、定损、理赔等相关工作;
3.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4.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 投保方案的设计 | 任务一识别与控制车辆风险 | 1.掌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风险的类别 2.掌握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程序 3.理解保险与风行的关系 4.能够识别车辆风险 | 2 |
任务二介绍汽车保险 | 1.知道汽车保险的含义和作用 2.知道汽车保险的种类 3.能够解释保险的原则 | 2 |
任务三介绍汽车保险产品 | 1.了解我国交强险的背景、目的 2.掌握交强险的条款及相关定义 | 2 |
1.掌握三责险的保险责任 2.了解三责险的责任免除 | 2 |
1.掌握车损险的保险责任 2.了解车损险保险金额的确定方法 | 2 |
1.掌握车上人员责任险和盗抢险的含义及相关规定 2.掌握各附加险条款的内容 | 2 |
项目二汽车保险承保 | 任务一销售汽车保险 | 1.知道汽车保险销售的流程 2.能够进行汽车保险销售 3.知道汽车保险销售的禁忌事项 | 2 |
任务二制订投保方案 | 1.掌握汽车承保工作流程 2.能够进行投保方案的选择 3.了解汽车保险投保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 2 |
1.能够计算交强险和三责险保费 2.能够进行车损险和主要的附加险的保费 | 2 |
任务三签订汽车保险合同 | 1.了解汽车保险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2.掌握汽车保险合同的概念、特征、形式 3.掌握保单的签发流程 4.了解保单有关批改、续保和退保的注意事项 | 2 |
任务四报案受理与调度派工 | 1.知道报案受理的工作内容 2.能够进行报案受理工作 | 2 |
项目三 保险事故现场勘察 | 任务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 1.理解交通事故的成因 2.了解交通事故的应对措施 | 2 |
1.掌握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 2.了解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 | 2 |
任务二 交通事故的现场查勘 | 1.理解保险事故现场查勘的意义 2.掌握现场查勘的流程、内容 | 2 |
项目四 事故车辆定损核损 | 任务一确定事故车辆损失 | 1.知道事故车辆定损的流程 2.掌握车辆定损的原则 3.能够确定事故车辆的换修方案 4.能够确定事故车辆的损失费用 | 2 |
项目五 赔款理算 | 任务一汽车保险赔案缮制 | 1.能够审核索赔资料 2.知道保险赔案缮制流程 3.掌握交强险、三责险赔款的计算 | 2 |
1.掌握车损险赔款的计算 2.掌握各附加险赔款的计算 | 2 |
任务二汽车保险核赔与结案 | 1.知道保险核赔流程 2.知道汽车保险核赔内容 3.能进行保险赔付结案 | 2 |
总课时 | 36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法,实行案例导入,情境再现,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以理论为主,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结合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财产险和人寿险中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对保险业务这块教学时,通过模拟保险代理人员的工作方式来进行模拟教学法;
3.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应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丰富的课件、视频教学辅助设备。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近3年教材,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配套工作页最好。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相关的相关教辅材料、仿真软件、网络资源等方面。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用于项目教学,以期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为考察课,实行平时成绩的过程考核加期末大作业的形式考核,旨在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巩固熟练相应技能的目标。具体见下表:
项目及比重 | 平时成绩(50%) | 期末成绩(50%) |
项目一(10%) | 项目二(10%) | 项目三(10%) | 作业(10%) | 课堂表现(10%) | 大作业 |
内容 | 为车主制定汽车保险方案 | 填写投保单、验车、验证并计算保险费 | 完成一个案例的查勘、定损、核损、结案 | 包含布置作业及笔记 | 包含课堂中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参与角色扮演等表现,以及出勤和课堂纪律 | 案例分析 写出一个车主从投保到承保再到出险理赔的整个流程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和三年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由宋海洋老师编写,王洪波审核。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修理等级工考证(四级)》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61112307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三学期 |
课程名称 | 汽车修理等级工考证(四级)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综合实践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44 | 理论学时 | 0 | 实践学时 | 44 |
前导课程 | 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汽车电工电子、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查与修理、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传动系统检查与修理、转向行驶制动系统检查与修理、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性质
1.课程设计理念
《汽车维修中级工》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任务驱动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围绕着该课的能力目标,从汽车4S店的机电维修工的实际工作内容出发,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在不同的范围与角度采用情境化教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要符合项目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对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
(2)课程前后排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法。
通过对中级工考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6个项目。课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面到点,再由点到面的综合的规律进行排序,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再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目标确立
依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生产能力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紧贴工作岗位实际和职业发展,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综合考虑,由浅入深,各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设置教学情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汽车维修工基本技能,形成规范操作、质量安全、环保意识,为从事汽车机修工作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维修的相关方法和工作流程,熟悉装配图;
2.能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独立编制维修、竣工工艺流程卡,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3.具有汽车维修工四级基本维修能力;
4.形成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5.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 任务 | 内容及要求 | 参考学时 |
项目一 安全教育实训动员 | 任务1安全教育 、实训动员、 6S管理教育 | 安全教育 实训动员 6S管理教育 工具使用规范要求 | 4 |
项目二 气缸磨损的检查 | 任务1内径百分表使用 | 百分表组装过程 百分表二次调零过程 | 6 |
任务2气缸磨损检查 | 气缸磨损检查工艺流程 确定气缸修理尺寸 |
项目三 曲轴的检修 | 曲任务1轴磨损检查 | 曲轴结构相关内容 曲轴轴颈磨损检查方法 | 6 |
任务2曲轴变形检查 | 曲轴变形主要原因 曲轴变形检查过程 |
项目四 连杆变形的检查 | 任务1连杆扭曲变形检查 | 连杆扭曲变形原因及影响 连杆扭曲变形检查操作流程 | 6 |
任务2连杆弯曲变形检查 | 连杆弯曲变形原因及影响 连杆弯曲变形检查操作流程 |
项目五 主减速器装配及检修 | 任务1主减速器的拆装 | 主减速器的结构与原理 主减速器拆装工艺流程 | 8 |
任务2主减速器的装配与调整 | 主减速器轴承预紧度的调整 主减速器啮合印痕调整 主减速器啮合间隙调整 |
任务3主减速器装配及检修 | 主减速器装配流程 |
项目一 变速器检修 | 任务1变速器拆装 | 变减速器的结构与原理 变减速器拆装工艺流程 | 6 |
任务2变速器检修 | 变速器检修工艺 变速器装配流程 |
项目六 活塞连杆组选配 | 任务1活塞、活塞环选配 | 活塞选配原则、及基本方法 活塞环选配技术要求 | 8 |
任务2活塞环三隙检查 | 活塞环端隙检查基本方法 活塞环侧隙检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活塞环背隙检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
任务3活塞连杆组组装 | 活塞连杆组装配标准和工艺流程 |
总计 | 44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资料、实物等教学手段,以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内容:
1.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法实施教学;
2.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
3.学生通过真实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真实的设备和维修工具,实施中级工考证实训;
4.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讲解、监督和评估;
5.老师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各种学习资料、任务工单、学习引导文案、实习指导书、维修手册和教学资料等;
6.建议每组学生最多8人,共4组,由组长负责组织,强调团队合作重要性。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完整性、可操作性、适应典型工作生产过程,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力求规范、正确科学。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开发相关学生工作手册、任务书、教材以及学生学习工作页、实习工单等教学资源;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预习和复习,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
3.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室相关的教学仪器、台架等形成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场所,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方式可多样化,有计划地、灵活地进行。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任务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等评价方法,以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具体考核方法如下列各表。
课程综合成绩评价
理论知识考核(20%)
实施过程评价(80%)
出勤及职业行为
(10%)
实践综合考核评价
(30%)
情境单元考核
(30%)
任务单元评价(30%)
评价内容如表2
框图1 课程综合评价内容
表1 课程综合成绩评定标准
班级 |
| 课程 名称 | 中级工考证实训 |
序号 | 姓名 | 过程评价考核(80%) | 理论知识考核(20%) | 总分 |
出勤及职业行为(10%) | 任务单元评价(30%) | 情境单元考核(30%) | 实践综合考核评价(30%) | 成绩 | 成绩 | 成绩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 | 1、出勤及职业行为(每缺1次课扣2分,缺课4课时不得分);2、任务单元评价(每一任务,1次学习工单展示,按实际上交和展示次数计分,4次不交,此项不得分);3、情境单元考核,一次不参加者在总分中扣10分,三次不参加考核此项总评不及格;4、实践综合考核评价,按考试成绩要求计入总分;5、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理论知识考核。 |
表2 项目教学实施任务单元评分表
考核项目 | 评分标准 | 配分(100) | 学生自评 (20%) | 小组互评 (20%) | 教师评价 |
小组评价(30%) | 个人评价(30%) |
团队合作 | 是否协调 | 5 |
|
|
|
|
活动参与 | 是否积极主动 | 5 |
|
|
|
|
安全生产 | 有无安全隐患 | 10 |
|
|
|
|
现场6S | 是否做到 | 10 |
|
|
|
|
任务方案 | 是否正确、合理 | 15 |
|
|
|
|
操作过程 | 检查是否正确 | 10 |
|
|
|
|
调整是否合格 | 10 |
|
|
|
|
方法是否正确 | 5 |
|
|
|
|
咨询资料查阅 | 5 |
|
|
|
|
任务完成情况 | 是否圆满完成 | 5 |
|
|
|
|
工具和设备使用 | 是否规范、标准 | 10 |
|
|
|
|
劳动纪律 | 是否能严格遵守 | 5 |
|
|
|
|
工单填写 | 是否完整、规范 | 5 |
|
|
|
|
小计 |
|
|
|
|
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 得 分 |
|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汽车维修岗位能力及职业资格证考核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汽车类专业,由胡升老师编写。
9999js金沙老品牌三年制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考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 032112301 | 开课系部 | 汽车工程系 | 授课学期 | 第二学期 |
课程名称 | 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考证 | 授课层次 | 三年制高职 | 课程性质 | 综合实践课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试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 | 44 | 理论学时 | 0 | 实践学时 | 44 |
前导课程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检查与修理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
适用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总体设计要求,突出以形成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工特种作业操作基本技术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高度融合考证过程中所需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新能源汽车电工特种作业操作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3.课程基于工作任务的设计思想,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技能与素养,将本课程设计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中,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达到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岗位的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新能源汽车电工特种作业操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
1.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检修、改造、施工、调试等作业(不含电力系统进网作业)知识;
2.具备汽车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正确维护、安装、检修、改造、施工、调试等作业(不含电力系统进网作业)的技能;
3.能正确使用、操作各种维修与检测工具和设备达到考证相关要求;
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 | 教学内容 | 要求 | 学时 分配 |
模块一:安全生产培训相关法规与政策 | 安全生产方针及我国、我省和本企业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特种作业的概念及所包含的工种 安全基础知识及名词术语 电工作业培训的原因、对象和意义 | 1.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 2.理解特种作业的概念和30号令规定的特种作业的范畴。 3.熟悉掌握安全基础知识及常用的名词术语。 | 2 |
模块二:电气安全要求与措施 | 电气安全的基本要求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在高压设备上工作的安全措施 电气事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 1.熟悉电气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2.熟悉掌握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3.理解电气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2 |
模块三:电工基础知识 | 直流电路 单相交流电路 三相交流电路 电磁感应 电子技术常识 | 1.了解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熟悉电阻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及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熟悉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2.了解单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熟悉交流电的三种基本表示法;了解单一参数电路及参数串联、并联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 3.熟悉三相交流电中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5.掌握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晶闸管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 4 |
模块四:触电危害及现场救护 | 安全用电常用术语: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触电方式 触电事故规律 触电急救 | 1.熟悉触电类型和触电方式。 2.熟悉电流通过人体大小及持续时间不同对人体的危害。 3.熟悉触电事故规律和掌握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4.熟悉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步骤和现场救护的知识。 | 2 |
模块五:防触电技术 |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 1.了解绝缘的作用,熟悉绝缘破坏的严重性和绝缘电阻值的规定。 2.熟悉掌握遮栏和阻挡物的作用和有关规定;熟悉掌握安全距离的意义和有关技术规定;熟悉安全电压限值和额定值的基本概念和有关规定。 3.掌握漏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和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4.掌握IT、TT、IN系统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保护接零、保护接地,防止间接电击事故。 | 2 |
模块六:电气防火与防爆 | 电气火灾与爆炸的原因 电气火灾的扑救 危险物品和危险环境 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 电气防爆技术 | 1.了解电气防火的原因,掌握电气设备过热的几种情况及带来的危害。 2.了解危险物质的含义、性能参数和危险环境。 3.掌握电气防爆知识和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的相关措施。 | 2 |
模块七:防雷与防静电 |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防雷装置:接闪器、避雷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防雷措施 防静电 | 1.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种类;掌握雷电的危害和防雷措施。 2.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种类;熟悉静电的危害和防静电措施。 | 2 |
模块八:电气安全用具与安全标识 | 绝缘安全用具 一般防护安全用具 安全用具的使用与试验 安全用具的检查与存放 安全标志
| 1.掌握基本绝缘安全用具和辅助绝缘安全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检查要求。 2.掌握安全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 3.掌握安全用具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的规定及安全用具的存放的要求。 4.熟悉掌握安全色的含义和各种安全标志牌使用方法。 | 2 |
模块九:电工仪表和测量 | 电工仪器、仪表的基本知识。 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功率的测量 电能的测量 万用表 绝缘电阻表 钳形电流表 直流电桥 | 1.了解电工仪器、仪表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要求;熟练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熟练掌握电流、电压、电阻、功率和电能的测量方法和实际接线。 3.熟练掌握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直流单臂电桥和双臂电桥的工作原理 | 4 |
模块十:电力系统与电气线路 | 电力系统 电气线路种类与特点 电气线路的安全条件 电气线路常见故障 线路巡视检查 | 1.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架电力线路的组成、类型、特点和作用。 2.熟悉电气线路各种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3.熟悉电气线路各种安全条件。 4.掌握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各种巡视检查。 | 4 |
模块十一:异步电动机 | 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简单工作原理 异步电动机的特性和技术参数 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不对称运行 异步电动机的主要故障与处理 | 1.掌握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不对称运行。 3.熟练掌握异步电动机的检查与维修。 | 4 |
模块十二:低压电气设备 | 控制电器的一般安全要求 开关电器 保护电器 | 1.掌握控制电器的一般要求;掌握开关电器、保护电器的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低压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 3.熟练掌握低压带电作业的安全要求。 | 4 |
模块十三:电力电容器 | 电力电容器的结构与补偿原理 电力电容器安装与接线 无功补偿用串联电抗器的作用 电容器安全运行 | 1.了解电力电容器的结构、型号及电力电容器补偿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2.了解电力电容器的安装,熟悉电力电容器的接线方式。 3.熟悉电容器的保护配置,掌握电容器投入或退出运行的有关规定;掌握电容器操作的要点和故障判断及事故处理的一般方法。
| 2 |
模块十四:高压配电装置 | 高压隔离开关 高压断路器 高压电气设备操作要求 | 1.熟悉隔离开关的用途和类型,熟悉高压隔离开关的结构及维护。 2.了解各种高压断路器灭弧原理,掌握各种高压断路器的结构特点、灭弧装置和操作机构。熟练掌握真空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的巡视检查项目并能处理一般故障。 3.熟练掌握高压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要求。 | 2 |
模块十五:电力变压器 | 变压器工作原理 变压器保护 变压器的安装与运行 | 1.了解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用途、分类、变压器原理和基本结构及技术参数。 2.了解变压器安装的要求,掌握变压器运行的有关规定。 3.熟悉变压器保护的基本概念、保护范围和作用。 4.掌握变压器运行中,正常巡视检查和特殊巡视检查项目及要求。 5.了解变压器事故处理的原则,掌握变压器异常和一般事故处理的正确方法。 | 2 |
模块十六:互感器 | 互感器的作用 互感器的种类与工作原理 | 1.了解互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了解电流互感器的技术特性和接线方式并掌握电流互感器安全运行要点。 3.了解电压互感器的技术特性和接线方式并掌握电压互感器安全运行要点。 | 2 |
模块十七:变配电所的安全运行 | 用户供配电的分类与组成 高压电力线路的结线方案 变配电所的安全运行的要求 变配电所的巡视检查 | 1.了解用户供配电的分类与组成。 2.理解变配电所的运行管理。 3.理解变配电所巡视检查的一般规定和内容。 | 2 |
总学时 | 44学时 |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教学应由具有双师资质的汽车专业专职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施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相结合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师生比在1:15~1:20左右。
2.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议采用小班、分组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宏观教学模式,以及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表演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因材施教的灵活教学方法。
3. 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仿真教学、模拟教学等多媒体教育技术,将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工艺过程动态演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训练,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倡采用数字媒体信息化和实物等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完整性、可操作性、适应典型工作生产过程,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力求规范、正确科学。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开发相关学生工作手册、任务书、教材以及学生学习工作页、实习工单等教学资源;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预习和复习,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
3.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室相关的教学仪器、台架等形成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场所,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强,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理论考试占比40%,实操考试占比60%。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编写,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主要编写人员有沈小引、王远、苑光耀、马强、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