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同悲,巨星陨落。5月24日早,交通与安全学院举办一周时政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时代不会忘记您”。本次活动由学管老师王明瑞主讲,我院全体师生参加。
2021年5月20日,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5月21日,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去世,享年94岁;
5月22日,“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同志1922年8月出生,福建闽清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3月入党,1956年6月入伍,1987年2月评任教授、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曾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国际外科学会、肝胆胰协会会员,军队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2月退休。
中国眼科泰斗夏德昭在沈阳仙逝!享年104岁
据中国农工民主党沈阳市委员会消息,中国著名眼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东北地区眼科学奠基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十一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第六、七届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辽宁省委员会第一、二届主委、三、四届名誉主委,沈阳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沈阳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眼科分会主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主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开创者、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夏德昭同志,于2021年5月20日16时28分在沈阳仙逝,享年104岁。
消息称,夏德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上午8时在沈阳市回龙岗殡仪馆举行。
夏德昭被誉为“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他创建了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创办了《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创立了中国角膜移植术。
公开资料显示,夏德昭1918年1月15日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夏家村,1941年毕业于原满洲医科大学专门部,开始行医执教生涯。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夏德昭留在中国医科大学工作。
1957年,夏德昭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是农工党辽宁省委首届主委和沈阳市委首届主委,担任过农工党中央常委,为农工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中国医科大学官网介绍,夏德昭毕生矢志不渝地追求眼科学事业,在角膜移植、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和视神经疾病领域造诣颇深,培养了国内外眼科界的多位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百岁高龄仍工作在眼科临床第一线。
他曾说:“百岁只是起点,我是一个典型的‘00后’,要把自己的从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一代医生。”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逝世,享年94岁著名美术史、玉器及玉文化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杨伯达先生, 不幸于2021年5月21日12时4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4岁。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图文:王明瑞)